1、按地图的几何性质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点状符号指符号具有点的性质,不论符号大小,实际上以点的概念定位,而符号的面积不具有实地的面积意义;
线状符号指它们在一个延伸方向上有定位意义,而不管其宽度。
面状符号具有实际的二维特征,它们以面定位,其面积形状与其所代表对象的实际面积形状一致。
点和线的定位可以是精确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符号的点、线、面特征与制图对象的分布状态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寻求用相应的几何性质的符号表示对象的点、线、面特征,但是不一定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对象用什么符号表示既取决于地图的比例尺,也取决于组织图面要素的技术方案。河流在大比例尺地图可以表现为面,而在较小比例尺地图上只能是线;城市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表现为面,而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是点。由于地图上要素组织的需要,面状要素也可以用点状和线状符号表示。如用点状符号表示全区域的性质特征(分区统计图表、点值符号、定位图表);用等值线表现面状对象等。
2、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可将符号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
制图对象是否能按地图比例尺用与实地相似的面积形状表示,取决于对象本身的面积大小和地图比例尺大小。只有在一定比例尺的条件下,制图对象的宽度或面积仍可保持在图解清晰度允许的范围内时,才可能使用依比例符号。依比例符号主要是面状符号;不依比例的则主要是点状符号;而半依比例符号是指线状符号。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有些依比例符号将逐渐转变为半依比例符号或不依比例符号,因此不依比例符号将相对增加,而依比例符号则相对减少。
3、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可将符号分为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和定量符号。
从原则上讲,传统地图符号只能表现制图对象的四种特征:形状、性质、数量、位置。形状由符号的形象区分,位置由符号的定位性确定。如果符号主要反映对象的名义(定名量表)尺度,即性质上的区别,这就是“定性符号”。虽然依比例符号可以反映出对象的实际大小,但这种大小是由对象在图面上的形状自然确定的,所以普通地图符号除数字注记外绝大多数属于定性符号。以表现对象数量特征(包括间隔尺度和比率尺度)为主的符号称为“定量符号”。凡定量符号都必须在图上给定一个比率关系(并非地图比例尺),借助这一比率关系可以目估或量测其数值。表现顺序尺度的符号仅表现大、中、小等概略顺序,因此属于”等级符号“。地图上有些等级符号通过图例说明与相应的数量建立了联系,实际已具有了定量的性质。
4、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可将符号分为几何符号、艺术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图表符号、文字符号、色域符号。这是依据不同图像形式对符号的分类,强调符号的形象特点。
“几何符号”指用基本几何图形构成的较为简单的记号性符号;“艺术符号”是指与被表示对象相似,艺术性较强的符号,它可分为“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两类;“面状符号”既可由各类结构图案组成,也可由颜色形成,但它们在视觉形式上不同,所以面积颜色可称为“色域符号”;“图表符号”主要是指反映对象数量概念的定量符号,它们大多由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文字本身是一种符号,地图上的文字虽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性质,但它们毕竟又具备了地图的空间特性,因而无疑是地图符号的一种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