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抗原提呈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2020-06-12 健康养生 100阅读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的种类与特点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根据APC表面膜分子表达的特点和功能的差异,可将APC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专职性APC(professional APC),其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 具体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另外一类是非专职性APC (non- professional APC),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其在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 Ⅱ类分子, 但在炎症过程中或IFN-g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并具有一定的抗原的处理和提呈功能,但相对于专职性APC,其抗原的处理和提呈功能较弱。
一、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有别于其他抗原提呈细胞,DC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增殖,而巨噬细胞(macrophage, Mf)、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因此DC是机体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除了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外,DC还表达丰富的免疫识别受体,能够敏感地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快速地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因此,DC也被视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一)类型与特点
1.根据其来源的分类 所有类型的DC均来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根据其来源于髓样干细胞还是淋巴样干细胞,分别将DC称为髓系DC(myeloid DC)和淋巴系DC(lymphoid DC)。
2.根据分化成熟状态的分类 髓系DC从其前体分化发育为具有显著免疫激发功能的DC,需经过一个从未成熟(immature)阶段到成熟(mature)阶段的过程,此过程对于DC的功能特点至关重要(表11-1)。
表11-1 非成熟DC与成熟DC的特点比较
非成熟DC 成熟DC
Fc受体的表达 ++ -/+
甘露糖受体的表达 ++ -/+
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半衰期 约10小时 大于100小时
细胞膜表面数目 ~106 ~7´106
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 ++
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 -/+
抗原提呈的能力 -/+ ++
迁移的倾向性 炎症组织 外周淋巴组织
主要功能 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 提呈抗原
3.根据其组织分布的分类 DC来源于骨髓,由骨髓进入外周血,再分布到脑以外的全身各组织,但其数量很少,人外周血DC仅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以下。根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将DC大致分为①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主要包括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DC, IDC)和滤泡样DC(follicular DC, FDC)。②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主要包括间质性DC(interstitial DC)和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LC)。③体液中的DC,包括存在于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隐蔽细胞(veiled cell)和血液DC。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