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大中型水库钓鱼技巧 怎样找钓点

2020-05-17 体育 272阅读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扑捉、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就一定会找出它的规律,利用这一规律,而钓好鱼。
1、钓近与钓远
所谓近与远,就是指施钓者在施钓过程中选择钓点的近与远。钓谚曰:“七分钓位,三分钓饵。”俗语曰:“选好钓点,就是施钓成功的一半。”从此,看出了选择钓位的重要性。深秋季节,天气渐渐变冷,水较深、较大的水库亦钓近,而小型水库水位较浅时可钓远;原因是深水区域的水水温相对高些,而水浅水域的水温相对低一点,趋温性很强的鱼儿就会选择水温较高的水底栖息、觅食、嬉戏。而近与远是一组矛盾,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已成不变的。
施钓过程中,你会经常看到同一水库、同一时间、相邻不远的位置有些钓手钓远效果好,而有些钓手钓近钓绩好;钓同一鱼种,有些钓手底浮钓效果很好,而有的钓手一条也钓不到;有时两人浮漂相距几公分,就只咬一人的饵,另一人始终没有动作。因而,这很可能与水底地形有关系,钓到鱼道就会频频中鱼,而不是鱼道鱼就很难咬钩了。根据季节、气压、风向、水温施钓近远只是相对的,但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深秋季节钓近效果不好可钓远,钓远效果不佳可钓近;昼夜之中,中午、寂静之时亦钓近,天凉温度下降时可钓远。不管你选择近与远,都要随机应变,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2、钓静与钓动
动与静也是相互对立的一组矛盾。所谓钓“动”就是在施钓过程中,通过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浮漂来使静态饵变成动态饵诱鱼咬钩的一种方法,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动,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觅食凶猛的或喜爱活饵的鱼类,可能以为是自己喜爱吃的小型鱼类便快速咬钩。静,一是指施钓者静心、静音,动作轻盈,不发出大的声响;
二是施钓时,提竿挂饵和抛竿轻,遛鱼抄鱼轻,不惊动鱼群,也不惊扰鱼窝。在钓场你看到那些大声说话没完没了、动作掷地有声的钓鱼人很少钓多鱼。俗话说:“秋钓安静”。这是由季节性鱼情决定的,也是施钓所必须的;因为秋季是一年之中鱼觅食范围大,也是最为近岸的季节。鱼儿生性胆小,尤其是大鱼,当遇到大的响声后会迅速潜藏与深水之中或杂草水底有障碍物之旁,长时间不会去觅食。在施钓中,你若提竿早、断线、或提鱼时机不对造成跑鱼,会出现长时间鱼不咬钩现象,大大影响钓获量。
实践证明,保持钓场安静是必要的,而当鱼不咬钩时,适当、适度“动”,也是施钓所需要。这就是施钓中静中求动,以动诱静,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动、静这对矛盾和谐统一;才奏出了动与静中的垂钓和谐乐章。
3、钓深与钓浅
俗话说:“寻寻觅觅,走钓三秋。”一年四季中最属秋季鱼活动范围最大,也是鱼觅食离岸最近的时候;鱼群散,不集中;所以,要多走走换换钓点寻找鱼群。施钓中选择钓点时,水深、水浅对获鱼量有一定影响,而秋钓深浅又有什么规律呢?从词义上来讲,深与浅是一组对立的矛盾,实践中深与浅又是相对的,也不是绝对的;既是稳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近未必浅,远未必一定要钓深。
钓谚曰:“春钓浅、夏钓荫,秋钓潭。”这里“潭”是指水深的地方;意思是指秋钓选位找水深之处;这是因为,趋温性强的鱼儿,对水温十分敏感,到了夜晚是气温下降时,有点寒冷时,鱼儿很可能就会游到水温相对高点的深水觅食、栖息,这是常理。秋钓一个昼夜最好是,近找深水,远钓浅水;中午、早晨钓浅水,下午、夜晚钓深水。深也不要过度,一般手竿钓3~5米为宜,水过深很可能缺乏鱼类所需饵料生长条件;
水过浅,鱼儿胆小也不敢在此栖息、停留,遇到一点声响就会迅速游至深水匿藏。到了深秋我多年的经验是浅中找深,深中找浅;施钓水深一般在3~5米为宜,选择水中水草、树桩、杂物旁,施钓水深在1.5~2.5米,效果也会不错。
因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钓深与钓浅随着水温、气压的变化也应随之相应的变化;不可一成不变,认死理,循规守旧;要在施钓中善于应变,不断寻觅,把握规律,才能钓获丰收。
4、钓大与钓小
施钓中,钓大与钓小是一组难解的方程式。一是用大钩好还是小钩好?二是钓大鱼好还是钓小鱼好?既想用小钩钓鱼,可钓到大鱼又很可能因为钩不牢或造成断线而鱼跑;想用大钩钓大鱼,可又长时间无鱼咬钩,有时一天会当“空军司令”,也就是一条也钓不到,这个问题令许多钓手头疼、难解。
任何问题我们都要辩证的去看,你要体会钓鱼中的乐趣,钓钓小鱼又何妨,频频提竿,连连中鱼,心情惬意、舒畅,这也达到了垂钓的目的,快乐而健康,钓一个好心情;而有备而来,就是对着大鱼去的,天天死守,享受寂寞,一旦中个大鱼,也一扫守候的烦恼,看看战利品,心里也乐开了花。深秋施钓是钓大鱼的好时候,每到一座水库,细心观察,询问;就是看看有大鱼在水面上跳跃的地方,问问钓友和当地农民有没有大鱼可钓;只要有就的选好钓点,布好窝,用大钩粗线,耐心守候,必有所获。
5、钓走与钓守
走与守既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有是相对的。所谓走,不是施钓时走着钓,拖钓,而是在长时间无鱼咬钩的情况下,可走换一个钓位,俗话说:“挪挪窝,钓得多。”所谓走也是你对上一个施钓环节、行为的再认识、再判断、再思索,也是不断地问问自己在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是钓位?还是鱼饵?
因而,走也是你垂钓经验的积累,技术在你头脑中反应、检验的一个过程;也是你大脑对施钓认识后再修正、再选择的体现;还是你施钓由被动转主动的一次新的决策。走是主动找鱼钓,守时被动钓;守时琢磨走,走后还得守,没有永久的走,只有稳定的守。
长期施钓实践证明,守钓是一种方法,而走钓也是一种钓法,走不要过于频繁,守也不要那么执着、固执;应注意灵活多变,以钓到鱼为原则。深秋季节,你在施钓之时,不妨开辟一个没有人钓过的新钓位,守钓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鱼咬钩;走钓一下各进水口不同的位置,找找水中的每个树桩旁,戳戳旧草与新草窝,也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6、诱与钓
诱与钓,实际是诱饵与钓饵的关系,两者目的不同、作用不同、功效不同。诱就是施钓者通过使用手段,将鱼引入随从自己的的意愿,其目的是通过窝饵在水中散发的气味,使鱼聚拢过来,留住它,在此觅食。
钓饵通过在水中散发出具有针对性的气味,使鱼过来咬钩。这组矛盾中,诱饵是垂钓的基础,钓饵是垂钓的关键,钓饵通过窝饵而其作用。但在施钓中,如布窝饵味道超过钓饵,那么钓饵就失去作用;倘若诱饵不把鱼引诱过来,再好的钓饵也不起作用。因而,诱饵味要少淡一点,数量多一点;钓饵要精,要有很强地针对性;没有万能的钓饵,也没有奇效的钓饵。长期施钓,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去创新;才有成效。
深秋之时,钓大鱼布窝饵要重,并做到上鱼时不布窝,不上鱼时勤续窝,但量一次不要太大。有些闹小鱼的水库不易使用布窝饵,施钓时,搓大饵到钓点十多次,效果就很好。正确地认识诱与钓的关系,可避免使垂钓活动走向片面性、极端性、系统性,丰富你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使你走向研究钓的技术,钓的艺术,使你的钓技有质的飞跃,量的升华。
垂钓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科学。你在施钓过程中,正确地处理以上这些矛盾,利用垂钓的这些内在的规律,把握这些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势必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哪能钓不到鱼呢?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