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被小猫抓伤脸没打血清而死亡的病例吗

2020-10-28 健康养生 125阅读

被小猫抓伤脸没打血清而死亡的病例是有的,死亡的几率虽然很小,但是也是存在的。

猫抓病大的概况

猫抓病,最早由Parinaud于1889年首次报,是由汉塞巴尔通体引起的一种感染,它是一种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患者发病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症状,猫抓病在全球每年都有流行,发病人数超过4万例,以青少年和儿童居多,男女无差别,温暖季节较寒冷季节多见。本病属良性自限性疾病,在2~3个月可自行缓解,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表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病原学

猫抓病最早于1889年首次报道,1913年,Verhoeff从猫抓病患者的结膜切片中发现一种丝样微生物,当时认为其病原体为立克次体。1983年Wear等从猫抓病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或结膜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并命名为罗卡利马体(Rochalimaea),后又重新命名为巴尔通体,其储存宿主是猫。迄今发现导致猫抓病的巴尔通体有2种亚型,即B. henselae和B. quintana。它是一类革兰阴性、氧化酶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需氧杆菌。镜下观察可看到一群微小的、弯曲状的革兰阴性棒状小体。巴尔通体可在37℃含5%CO2的血培养基(如含5%羊血的胰酶大豆琼脂、巧克力琼脂、脑心浸液琼脂等)上生长,也可在含小牛血清的肉汤及组织中培养。巴尔通体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一般培养12~14天才能看到典型的菌落生长,有时需45天。菌落呈灰白色圆形突起,边沿光滑或粗糙,接种环刮起后可见圆形小坑,是巴尔通体菌落向培养基中下陷生长的现象。在传代培养阶段,通常只需3~5天就长出克隆菌落。适合分离巴尔通体的标本有血液、淋巴组织、吸出物、皮肤及其他器官的活检标本。对于无其他临床症状的CSD病人来说,淋巴标本要优于血液标本。对于反复发烧、心内膜炎、杆菌性血管瘤(BacillaryAngiomatosis,BA),肝紫癜(Peliosishepatitis,PH)及其他系统损伤的病人来说,血培养的效果较好。对于血液和淋巴标本来说,细胞培养也证明是有价值的方法。

流行性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带菌的猫(通常在1岁以下)。病原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猫受染后可形成菌血症,并可通过猫身上的跳蚤在猫群中传播,故猫的带菌率相当高,有报道宠物猫的感染率达40%。

传播途径 人通常是在被猫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后而感染。

易感人群 养宠物者以青少年和儿童居多。

临床表现

在美国,猫猫抓病抓病的年发病率约为9.3/10万,其中80%为儿童发病,90%的患者有接触猫的病史,秋冬季节多发,男性多于女性。

该病潜伏期一般10-30天,少数的可以几个月乃至一两年。人被猫轻微抓伤后3至10天后,病人在抓伤处出现皮损。

全身表现

典型原发损伤为一红斑性,有痂丘疹(少见脓性),直径2至6mm。2周内产生局部淋巴腺病,常为单侧性,为抓伤侧(影响腋窝、上滑车、下颌下、颈或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起初结实而柔软,后来变得有波动感,可有液体流出并形成瘘管。患者发热、乏力、头痛、厌食的症状与淋巴腺病可同时出现。

预防

1、要特别注意宠物卫生。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尤其在春季等动物发情季节,要特别注意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

2、需避免被动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时,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万一不幸被咬、抓伤后,可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并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3、年轻的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玩猫、狗等宠物。

4、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以免孩子染上猫抓病及体癣等宠物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