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20-10-29 综合 62阅读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我区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单位GDP能耗全国最高。因此,我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在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注重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起检讨和反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是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对经济全局而言的,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的,对各项具体工作方针起指导作用的总方针,所以是重要方针。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关乎我国经济大局长远和未来走向的,对各项经济方针政策起统领作用的总战略,所以称为重要战略。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又体现在各项具体经济发展任务之中。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要素的投入比例,降低一般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不仅需要调整要素投入比例,还需要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传统加工业与精细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便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超过40%。而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环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全局。
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我区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单位GDP能耗全国最高。因此,我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在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注重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