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教学能力

2020-10-27 教育 435阅读

1、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

教科书基本上是按单元或章节编排的,各单元或章节都是对整个学段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师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时,要吃透“三维目标”的要求,了解课程资源的内在联系,全面、整体地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教师还要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要适当合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2、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知识载体。确定合适的教学材料,并加以仔细分析,合理组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具有选择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和使用课程资源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不能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照本宣科”。

3、分析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把握上。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和主要的内容,构成教学的重点;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构成教学的难点;疑点是指学生容易混淆不清,容易误解和产生疑惑的知识。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处理好重点、难点、疑点之间的关系。

4、编写教案的能力。

教案也叫“课时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编写教案是教师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图纸化”,教学目标、教学要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习题及其解答等是编写教案的要点。

5、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学生、同事、家长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美好教育的内在要素,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要从尊重学生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从根本上说是精神上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个人人格的影响。

在教师与学生这对关系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学会跟同事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双方的教育形成合力,双方应该互相支持,经常沟通。

6、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是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要具有使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的能力,把学生管理工作,变成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手段,让学生在为集体做贡献过程中发展特长、发挥优势,发挥他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使每一项工作都成为学生的智力活动。

7、更新知识能力。

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每个劳动者(包括生产者、设计者、管理者)在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都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学校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各种丰富的科学知识,建立网状、立体的知识结构,具有敏感性、灵活性、机智性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更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总结、分类等能力,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扩充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8、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的素质。教师要决战课堂,必须从教研抓起。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现象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成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一种专业生活的方式,他自己创造着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这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

9、设定评价目标和标准的能力。

对学生学业的检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10、反馈和矫正的能力。

这是指教师对于课堂的状况,学生反应的敏感性与批判性,或者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性”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所发现问题的解释与分析。调节与矫正是教学评价的目的,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每一次反馈和矫正都对以后的过程产生影响。

扩展资料

现代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