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化验方法的问题。比较直接的化验是用显微镜看到病原体。有许多化验就是因为能够看到病原体而只用显微镜看一下就可以了。但是针对于病毒感染来说,由于病原体的数量极其的稀少,而且病毒的大小用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这样一来,化验的检出效率就大大的下降,并且化验起来比较繁琐。
于是人们想到了化验病原体的抗原。这也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化验病原体的方法,但是抗原不是病原体的全部,再加上世界上的病原体可能会有抗原相同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假阳性结果。有些病原体同样是因为抗原的量也极为稀少,检测抗原的方法也同用电子显微镜一样检出的效率非常的低下。
由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出相对应的抗体后,可以不依赖于抗原的量而单独的存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这样一来,就算抗原的数量极稀少,但是只要它们是断断续续的极少量的出现,就会刺激产生出抗体来,于是抗体的量就可以表现为产生出后可以长期的存在,这样一来就有积累的效应。并且机体产生抗体的效果是一种正反馈,在一定时期是有放大效应的。于是抗体的量只要被刺激产生出来,就会表现为有一定的数量来。而这个数量非常容易的用于检测。但是抗体阳性却是间接的说明抗原的存在,又间接的在说明有完整的病原体存在过。经过这两种间接,这种化验的特异性比起当用显微镜的直接观察到的方法来说严谨性就差了许多,会出现所谓的“窗口期”,抗体的交叉等等不利于化验的缺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