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上来说是不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022-08-10 教育 90阅读
那么就让我这个心理咨询师试着替你拨开迷雾吧。

一 成因
如你所述,你做事总是犹豫不决。这恐怕要跟你成长的经历不无关系。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在成长过程中你是个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你更倾向于自我消化这些积存下来的问题。这跟你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有可能你的父母不是很强势的人,但他们要求你要做强势的人。这种悖逆式的(行为与诉求不符)导授模式导致你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但你的性格又处于瓶颈效应遏制你的这种意识,后果是什么?就是你现在这样。对自己的不肯定,对自己价值的怀疑。

其实,心理学上所说的,你的行为模式必能找到你在某些认知上的终端。也就是佛教里经常讲的,因与果的关系。但既然它成为潜意识,就必定是我们所不了解不能够熟知的,甚至通过自我解析也不能够到达的领域。那么这个时候你只有两个方式来找到事件的终端,进行自我暗示的矫正。一是通过学习心理学。但心理学的学习对于众多人来说,是有反噬效应的。也就是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掌握了心理知识后,有些心理症结反而更不容易治愈。我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对病人,由于病例搞错的关系,没有癌症的人被通知健康,而健康的人反而在得知消息后的消沉中得了癌症死去。这个道理是浅显的。心理暗示的过程很重要,以至于影响到生理机制的发展与发生。

第二种办法就是,通过别人找出症结(潜意识里的事件终端)帮你矫正并且进行支持性治疗。这种办法可靠,见效快,但成与败还是取决于你自身属性以及信任程度。

二 分析

这种迷惑感是天性使然。在学习基础医学和心理学时,我深深感到这门科学的纵深程度与复杂性。生理决定心理,但心理又反过来时刻参与心理意识的运作。这种机制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左脑与右脑的对抗”。左脑司控理性与逻辑判断,右脑主理感性与发散思维。已知的是,右脑的功能要比左脑大很多很多,记忆力强,祖先的原始动物体验都在右脑。但为什么左脑不像右脑那样有高速的记忆回路和超敏感的直觉?

我们平时在意识里做过的最多的分析就是辨证与抑制。左右脑的互相抑制,理性与感性的挣扎。当真正遇到一些问题时,如果有哪一机制占绝对优势,那么说明这个人的脑器官受损,或者意识层受损,无法进行有效的抑制与辨证。所以说,这种矛盾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层里。这是好现象。但如果过度思考,并感到痛苦,那就说明在先前某一次的进行性行为中,你得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被全盘否定,从此以后你再也不能相信你的任何决策。无论他们是有效的抑或是正确的。

三 解决办法

我想说的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值。所谓好与坏都只是人类自身对世界的认知与定义。我举例说明。

譬如蟑螂。在人类的视界定义里,它是害虫。传播疾病,过度繁殖,恶心丑陋,无处不在。

那我们人类是什么?人类学家说人类是高级灵长类动物。协调这个世界的平衡与逻辑,引领这个世界走向秩序化与文明化。结果是这样吗?看看我们人类。过度繁殖,传播疾病。使环境恶化,肆意杀戮。从第三方视界来看,我们人类要比蟑螂有害得多,且更加丑陋更加危险。为什么没人给自己下这样的定义?

有些时候,不必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做成什么样,该怎么做,完全没有一个绝对值或者绝对概念。好于坏,对与错,那是别人的看法,不能代表你自己。你可以完全不必在意。因为那些站在第三视角看你做事的人连自己的原始属性都不能准确定义,他们凭什么站出来指责你的是与非对与错?是不是你每次在做什么事总感觉有一双眼睛看着你?而你深怕你正在进行的这件事被那双眼全然看见?如果做错了那双眼会露出怎样的鄙夷?如果做得不好那双眼又会是怎样的嘲讽与讪笑?你是不是摆脱不了那双眼?就像你少年时始终也摆脱不了父母对你殷切甚至过分希冀与要求的那双眼,但你却对自己始终感到无能为力?

你的父母不可能跟你一辈子。但他们过度的希冀与要求正如同那双眼,让你夜不能寐食不能安。其实那双眼谁都不是。它是你的心魔。你害怕失败害怕错误的心魔。你怕你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他们的定义,你怕被他们看成是愚钝甚至无可救药。你还怕什么呢?他们不是完美的,甚至连他们自己定义好的东西也是混乱不堪。所谓的逻辑,所谓的秩序,都只是他们活在自我杜撰的幻象里,满足的过程中不忘嘲讽那些跟他们不同的异类。甚至令他们灭绝。

我要说的是,他们不是标准,不是主宰这个世界秩序的绝对力量。那只是他们的自我意淫而已。自我满足并且愚昧肤浅。

那么反过来说你自己。你还对自己的哪方面不满意?既然大家都这么不完美,都是这样是非不分对错混淆,你还在意什么?还在意那双时刻盯住你让你不安的眼吗?不。它不存在。只有你自己,才是真实的。

记住我说的话,把我写给你的话每天看一遍。三个月后,你的病可不治而愈。

补充:

一下是一段我和我徒弟的聊天内容。我在给他讲心理课时,提到了你的案例。本来我只想给你做支持性治疗的,但我觉得你是个有潜质的人,了解自己的症结后可能会加快治疗的进程。所以我决定把记录拿出来给你看。(光年是我)

光年。 15:53:32
这个在心理学上叫
自我设限
对于生理刺激可产生潜意识体验。
譬如跳蚤。他可以跳到比自己身高高100倍的高度。但把它放到一个玻璃瓶子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盖封闭后,原本能跳出来的它也跳不出来了。
那个人的病症跟这个类似。自我设限。
很有可能在某一次决策时被否定。并被严厉斥责。他在潜意识里生成了这样的恐惧经历,从那以后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了。

ˊ啥訆成熟ˋ 15:56:59
原来这么回事啊

光年。 15:57:32
每种行为模式必有有个事件的触发终端。容器是潜意识。

ˊ啥訆成熟ˋ 15:58:35
那么深奥。。。

光年。 15:58:54
不深奥啊。简单点说,有果必有因。

ˊ啥訆成熟ˋ 15:59:11
容器是潜意识 怎么理解?

光年。 15:59:22
这种体验储存在潜意识里。

ˊ啥訆成熟ˋ 15:59:36
哦,懂了

光年。 15:59:39
潜意识只储存这种体验。不存储事件。

ˊ啥訆成熟ˋ 16:01:31
嗯,我看过一些类似的例子,都是曾经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长大后对自身产生了影响,解决方式都是通过心理医生催眠治疗的

ˊ啥訆成熟ˋ 16:01:45
找到了病因

补充后的补充:

看了你的补充提问后,我在思量你的个案是不是没有我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综合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后,我更愿意把你的这种症结归纳为“选择性强迫倾向”。之所以我没用强迫症这个字眼,是因为他还没有到达一定程度,也就是说没有那么严重。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是,病人名知道重复某项思维或者动作本身毫无意义,但却无法停止,并感到十分痛苦。

我举例说明。
A女,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自尊心强。长大后患了选择性强迫症。症状是,对于有所选择的东西感到时分痛苦。因为她想尝试一下所有的可能。譬如买手链,她喜欢某一款的话就想买下全部颜色的。

正是因为“想尝试所有的可能”,但实际上这些尝试很可能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根本在可观上就是做不到的,因此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这种症状的发生机理跟我第一套分析方案有重迭之处。就是,由于自身属性的关系(内向,不自信,不善于沟通等等),再加上后来某件事触发了潜意识里的终端系统,导致了想变成“完美主义”而却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悖逆。“完美主义”这种意识跟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但由于自身性格属性的对冲(完美主义、想尝试所有可能,和客观事实的不允许、以及不自信性格的对冲)导致了强迫意识的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很痛苦。并且比较难治愈。

在治疗这种心理症结时,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让你宽慰并且让你痊愈。这需要一个长程的心理治疗体系才能达成。有必要的话甚至会采用催眠的方式通过探入你的潜意识找到某次事件的终端并把它剔除(消解),这样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这不是一个人或者几句话就能把你从痛苦的深渊拽回来的简单问题,也不是花200分寻求开导或者专家医师的分析就能自我解决的病症。

分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治疗手段和方法。如果没有治疗,分析等于在做无用功。所以,我的建议是,要么去找心理医生,要么通过自学心理学的方式找出事件终端并治愈自己。两条路。别再浪费时间求分析和开导了。都不能拯救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