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有哪些特点

2022-08-02 财经 62阅读
(1)事先能动性。项目成本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只是对实际发生成本的记录、归集和计算,表现为对成本结果的事后管理,并作为对下一循环的控制依据。由于施工项目管理具有一次性的特征,因而其成本管理只能在这种不再重复的过程中进行管理,以避免某一施工项目的重大失误。这就要求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是事先的、能动性的、自为的管理。施工项目一般在项目管理的起始点就要对成本进行预测、制定计划、明确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技术、经济、管理措施实现目标。
假如一个施工项目没有进行事先的管理,而仅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才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那显然已为时过晚,即所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此时就回天乏力了。现在不少施工项目总结出的“先算后干,边干边算,干完再算”的经验,就鲜明地体现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事先能动性特点。
(2)综合优化性。所谓成本管理的综合优化是指避免把项目成本管理作为孤立的工作加以对待,而是运用事物相至联系、相至作用的观点,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系统中一个有机的子系统来对待,这种特征是由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特定地位所决定的。项目经理部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施工管理组织。它是为生产有效益的合格建筑产品而存在的,不是仅仅为了成本核算而存在于企业之中。
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必然要求其与项目的工期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分包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组成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完整网络。施工项目中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个管理人员,可以说都参与着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他们的工作都与项目的成本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有关。施工项目只有把所有管理职能、所有管理对象、所有管理要素纳入成本管理轨道,整个项目才能收到综合优化的功效。否则,仅靠几名成本核算人员从事成本管理,对施工项目管理就没有更多的实际价值。
(3)动态跟踪性。所谓动态跟踪,就是说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对事先所设定的成本目标及相应的措施的实施过程自始至终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修正。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同于工业产品的生产,其成本状况随着生产过程的推进会随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种不稳定因素会随时出现,从而影响到项目成本。例如建材价格的提高、工程设计的修改、建筑功能的调整、因业主责任引起的工期延误、资金的到位情况、国家规定的预算定额的调整、人工、机械安装等价格的上涨等等,都使施工项目成本的实际水平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
施工项目要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争取应有的经济效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其中包括调整预算、合同索赔、增加帐管理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看清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