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制作有哪些问题,怎样识别全手工?

2022-08-20 文化 95阅读

紫砂的手工制作、烧制过程并不完全可控,所以偶尔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细微缺憾,跳砂、黑斑、划痕等等。但就是这种略带缺憾的紫砂,有种特殊的缺憾美。就像人间的真情,有缺憾,心灵却更靠近,少了完美的距离感,多了几份亲切和人情味。今天就紫砂壶做工, 与大家探讨一下经常困扰大家的一些问题。

口盖要严密,不能晃

对于现代工艺,这一点基本不是问题了。现代工艺要烧一遍,之后整口,涂抹脂泥,再烧成。这样出来的口盖多平整,当然也要结合器形看,一般嵌盖、截盖整的平整,而又不影响线条的流畅,就需要用心了。

口盖不能流水

就拿口盖来说,紫砂确实有口盖严密这一特点,但是和瓷壶、玻璃壶比,这是大范围的类比。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说自己买了一把壶,口盖漏水厉害。紫砂壶上手多了口盖流水现象很普遍,其实很多决定因素。

一把紫砂壶出水时是否流口水,与以下几点有关:

1、盖口的宽度;

2、出水口(流根部)的位置;

3、壶内出水口与盖口边的距离。

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等,决定了一把壶能否“收水利索不流涎”。但是,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等,又必须和壶型相配。有些壶型如“龙蛋”、“西施”等,壶流的特定形态就是容易流涎的。

解决方法

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症解决,

1注水不要过满。

2收水手势要干脆果决。

3倒茶时不要壶身直接倾斜90度,这样所有的水都压向口盖,口盖不流水的概率很小。

4备有茶巾随时擦拭等,以免壶流下的颜色跟壶身不一致。

至于购壶时注入清水不流涎,回家泡茶则有流涎的状况,是因为清水和茶汤的张力不一致的原因。如果有茶渣堵塞了流孔,流涎则会更严重。

有坯手在坯体成型后,轻巧敲击流口前端下部使之稍向上弯,也有坯手在流口内壁下沿做小凹槽,都是为了改变出汤的瞬间流向,力图避免收水时滴涎。

其实紫砂壶上手多了口盖流水现象普遍,是很多决定因素。例如器形、泡的茶叶、使用习惯这些都和壶的做工无关(当然做工好的自然严密)。

紫砂壶一般都是手工的,只是分全手、半手之说,全手、半手不是很重要,只是成型方式不同,不影响价值和使用。不用刻意追求全手工。要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壶的价值。

虽是这样说,但还是给各位科普一下:

一、制作工艺

全手工紫砂壶的制作过程是先将泥片打平,再根据壶的形状切好,将其围成紫砂壶的身筒,因此会有泥条相接的痕迹,通常外面的痕迹会被处理掉,因此在挑壶时应看壶的内壁,有时这个接头位置会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这时就要用手去摸。

(这个接印,往往是装“把”的那个位置里侧,可以用手摸到,往往会有凸起的一条竖线)

二、内壁处理方式

全手工紫砂壶的内壁如果不加以处理可以看到一种自然的皱褶,有时工艺师也会为了使壶内显得更加平整而刮一下,但模具成型的紫砂壶内壁则十分均匀平整。

全手工的壶,因角度而看不到的内壁上部,会有条状的皱褶,用手可以摸到。

三、内壁嵌章

在内壁嵌章是全手工紫砂壶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很多的制壶者在拍打泥条之前,都会在泥料上刻上自己的印章,以便人们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提供全手工的依据。虽然现在也有模具成型后再印章的做法,但后刻的章深浅度不够均衡。虽然拍打泥条前盖的章因为在拍身筒时还会被手碰到,所以会或多或少有些模糊不清,但仔细辨认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在打好的泥条上敲内章)

四、看泥门松紧度

全手工紫砂壶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所以壶身外壁的泥料颗粒分布十分紧密,而内壁由于没有受到力量的挤压,泥料颗粒分布相对松散,整体呈现出外紧内松的特征。而模具成型的紫砂壶在制作时壶体各处受力均匀,内外壁泥料颗粒分布的松紧度相差不大。

五、看壶底

从壶底来分辨是否为全手工紫砂壶,主要指的是“上假底”的紫砂壶,因为在接上假底后,常常需要以脂泥来粘合、抹除衔接痕迹,在烧制过程中泥料收缩,成品或多或少会留下细微的痕迹。

(全手工壶底的“假底”印子)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