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2020-09-15 财经 89阅读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要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严格执行,合理发放。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积极支持并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财务部门要定期核对帐目,做到帐实相符。对固定资产要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括记帐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重视固定资产预算,把握采购、验收、保管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明确责任。

2、合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控制和管理 。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又要节约支出,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现象,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要使资金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位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财政赤字预算。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对经费开支大户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发挥预算的调控作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经费。监督审计部门应依法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执行、调整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协同部门作好预算终了时的分析工作,对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

3、建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双轨制管理模式。 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角度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来看,任何单位的会计都应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部分,财务会计通常是以一定的会计程序,主要为单位外部使用者定期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以特定的技术和方法为手段,主要为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此要求,可将目前的会计机构进行改组和分立,使一部分会计人员从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为本单位决策者提供咨询和合理化建议,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切实加强财务分析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预算的分析,强化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前必须做好上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同时也要对影响下期财务收支的各项因素进行事前分析,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以便考核和评价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通过对影响预算执行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保证预算指标的顺利实现。
其次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分析。一方面将一般性工作中所占用的资源和成本核算出来,合理计提成本,提高办公经费的自筹能力,改善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办事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消除侵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有效遏制资源浪费,推进单位改革的进程。

5、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 。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要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同时要建立健全防止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的各级经济责任制,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从领导到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到各股室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层层防范,层层落实;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奖罚分明。

总之,面对越来越激烈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单位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