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一课的作者是老舍,全文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022-08-01 文化 202阅读
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段。

老舍的《草原》一文教学建议
  1、准备草原风景的图片、资料、课件。
  2、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文章既写出了草原美景,又写出了内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学习时首先应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例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字面体会作者的心情,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
  “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理解这一句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幅中国画,通过形象的观看,让学生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这种境界……”这一句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境。“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的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此外,课文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人情美)。学习时,可以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可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这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课文中还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绘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如用“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来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这些比喻的特点是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我们亲眼见到了一般。要让学生在阅读时体会,不必说“比喻”这样的术语。
  要指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段。开头,描写“那里的天”的部分,要缓缓而起,要读得轻松愉快。
  设计“思考·练习”2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请采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