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经济水平和大陆究竟处于何种状况,这一点国人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即不要妄自菲薄,更不需要盲目乐观,需要以一种客观,理性态度看待二岸经贸关系。
首先看一下一组数据【美国贝恩咨询公司Bain Capital】:
1990年台湾GDP为1700亿美元,大陆为3878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43.8%;
2000年台湾GDP为3212亿美元,大陆为108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9.7%;
2013年台湾GDP为4893亿美元,大陆为9393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5.2%;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人均GDP方面中国大陆跟中国台湾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台湾还是人均方面遥遥领先的,但总统趋势已经很明显,中国台湾经济水平和大陆不具备可比性,要比较的话,也只能和大陆二线省市比;不如比较一下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的异同更现实些。
一、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就共同点而言,两个经济体在发展市场制度方面都很成功。
1.台湾的经济自由化和大陆的经济改革中,都认可了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
并鼓励发展私人企业。两地银行业自由化的进程都很缓慢,但如今两地的银行业都能自由发展。记得在上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的商业银行盛极一时。上世纪50到70年代间,台湾和大陆的私人银行都不能正常开展业务,这种现象直到金融机构能自由开展业务后才改变。
2.和众多西方国家相比,两岸的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这是中国历史传统的结果。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都实行计划经济,是
另一个导致政府在大陆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在台湾,经济计划曾风靡一时,直到50年代尹仲容改变了蒋介石的观念。从历史上看,晚清重臣梁士诒
1907年指导交通银行的创立,和李国鼎1987年扶持台湾台积电公司的建立这两件事,很为相似。台积电后来发展得非常成功。两岸至今仍在使用经济计划:大陆的发改委做5年计划,台湾的“经建会”做6年计划。
二、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在不同点方面,值得注意的包括:
1.和台湾当局相比,中国大陆的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改革开始的时候,
中国大陆的人们很穷,商业银行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私人部门新建企业的资本需求,使得私人企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乡镇政府建立了他们的企业(乡镇企业)来
满足市场需求。他们建立的“公共”企业在财务上是独立的。晚一些的例子包括财务独立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企业改革中建立起来的。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陆的中央、省、市等各级政府都很庞大。市场化改革开始后,政府官员急于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只要政府的企业在财务上是独立的,他们就能够为市场经济和私人企业服务。
2.两地政体不同。由于立法议员的意见分歧,台湾的民主制度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的效率比较低。正如美国国会难以就增加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限额的具体条件达
成一致,台湾“立法院”也无法通过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的权力相对集中,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方面比现在有效。
3.两地的市场经济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1)两地的大学通过提高自主决策权都能得以改善。大陆的教育部保留了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权力。这影响了大学校长和行政领导人依据学校特点来发展
学校的积极性。台湾大学教员工资的制定没有大陆大学来得灵活。因为不能支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水,台湾的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不仅不能从国际上聘请到一流的
学者,也很难留住他们已有的一流教员和研究人员。
(2)两地在建立私人企业方面做得都不错,不过大陆做得更好。大陆的政府部门积极鼓励、支持有识之士创建成功的企业。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支持施正荣博士建立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3)台湾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限制甚于大陆。这主要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过去,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建立某些企业是受到限制的。目前这种限制已经减小。然而,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政见上的差异仍然会影响到台湾的经济发展。对商业投资而言,经济上的不确定性总是不利的。
三、综上所述,上世纪80到90年代,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大陆要向台湾学习。如今,恐怕台湾要向大陆学习如何促进市场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