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020-09-23 教育 123阅读
具有综合素质的人,知识面广的都会占优势... 日前,武汉大学进行了“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的用人市场调查研究,被调查单位遍布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调查对象包括各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及各种性质与规模的单位。调查显示,“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好的人才素质,占90.1%,“合作精神”(44.7%)、“政治素质”(44.6%)、“身体健康”(43.9%)、“吃苦耐劳” (42.2%)和“心理素质”(30%)依次为用人单位所看重。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人单位第一看重的,占68.7%,其次是“独立工作能力”(53.3%),再就是“实践动手能力(48.1%)。可见,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实干”。“组织管理能力”(35.4%)、“人际交往能力”(27.6%)、“科研能力”(14.8%)等其他能力也显得重要。当然,不同的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能力偏好上是存在差别的,例如作为管理人才使用时,用人单位更加重视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科研单位用人时会更加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各种条件重视程度显示,除了首先考虑“专业对口”外,紧接着就考虑“学习成绩”了,之后考虑的是“学习期间实践经验”和“学习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这就是说,在用人单位心目中,学习成绩比实践经验更重要,而实践经验又比发表科研成果更重要一些“是否名牌大学”这一条件排在第5位,处于正中间位置。在用人单位心目中,“中共党员”的分量重于“学生干部”,“个人长相、仪表”与“家庭背景”虽然都不为用人单位怎么看重,但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更重要一些。 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状况时的偏好,首先是最着重“专业基础知识扎实”(37.4%),其次是“知识适用性强”(21.5%),第三是“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强”(17.2%)。45.5%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外语水平的要求,“能阅读、翻译外文资料”排在第一位;对毕业生电脑操作能力的要求,“能以文字处理”排在第一位,占40.3%。两者都只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最低要求。从社会需要“专才”还是“通才”的调查统计分析看出,73.7%的被调查单位选择通才,认为专才对他们更有用的单位占24.4%。显然,从目前来讲,通才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各种专业的毕业生在用人市场上的需求状况如何?调查分析反映出,按需求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为: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类、管理类、财经类、法律政治类、外语类、文史哲类、新闻传播类和建筑类。 大体可以分为2类——从事物质性生产活动的;从事非物质性生产活动的。从你的补充上看,似乎比较关心前者。那么就从制造业说起。目前的中国基本没有研发,大家都是在抄。当然这种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但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内还是会广泛存在的。在技术岗位上,有2种前途:1.高精尖。2.广博。由于我们在关键技术上没有自主权,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高端的专业人才就比较少了,而且要达到明显的相对优势都是很不容易的,客观现实在那儿摆着。所以,很多知识广博比较全面的人才应用比较广。比如,搞机械的也懂电;软件编制程序员也可以搞搞硬件,都是很抢手的。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什么都能对付一下,但一到比较深入的问题或专业性很强的情况下就只好转求他人了。但由于我国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在那里摆着,老板都是急功近利,所以实际上比的就是谁能凑合,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状况下能够凑合出基本能用的产品就是好同志。这就要求员工有比较广泛的知识储存而对专业的实质性问题反而不那么重视(或者说没有能力重视)。
希望采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