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少数民族各有什么样的服饰和舞蹈

2020-05-23 时尚 295阅读

一、侗族

1、舞蹈芦笙舞:

芦笙舞跟笙曲一样多已消失,现流传的主要分表演性舞蹈和赛场狂欢舞两类。表演舞蹈舞主要表现在脚步变化多样,在笙曲由一个音段转到另一个音段时,上身与头部和持笙的手及臂部随着一个右摆的舞姿变化。这种笙舞主要是笙队自己在舞笙吹奏或在进行曲中缓步入场的芦笙舞蹈。

芦笙的狂欢舞蹈是在赛笙坪上举行的大型性芦笙舞蹈。这种芦笙舞蹈节奏强烈,动作迅猛,感情奔放,犹如雷鸣电闪、狂风卷刮,气氛如火,十分热烈。

2、侗族服饰

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二、朝鲜族

1、舞蹈扇子舞

流行于朝鲜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据说流传已近z千年,最初是单人或双人舞,后演变为群舞。以扇子为道具,主要动作有“活阳舞”和“西蜜舞”两种。舞者在节奏舒缓的乐曲的伴奏下,潮潮 起舞,用手中的扇子,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呈现出了浓郁的 民族特色。

扇子舞亦称“白鹏(xian)舞”,也是哈尼族的民间舞蹈,流 行于云南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相传与纪念当地人们认为象征 和平和自由的白鹏有关。系一神集体舞蹈,舞者身穿白衣,双手 持羽毛扇,舞时挥动扇子,模仿白鸭飞翔姿态,动作优美柔和,富 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2、朝鲜族服饰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三、藏族

1、舞蹈踢踏舞

藏族民间歌舞,最初为宫廷舞。跳舞时舞姿着意于脚,脚蹬 硬底皮鞋,手臂随脚步而动作,伴以弓腰、转身等,依音乐节奏踢 踏而舞,并以此表达内心的感情。

踢踏舞多以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配以民歌,歌词生动,曲调流畅,舞姿活 泼,节奏由慢而快,达到高潮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

2、藏族服饰

传统穿用藏袍,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牧区羊皮袍不挂袍面,以腰带系结底襟可作被袋用;农区妇女夏秋为无袖袍;

男子穿袍时习惯褪右袖以便活动;女袍的内衣襟短袖长,前系邦单(又称邦垫,为饰有横彩条的氆氇围裙);配穿靴,男子戴礼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带女子穿背夏,是一种对襟无扣长背心,多用黑氆氇制作。

四、傣族

1、舞蹈孔雀舞

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已有悠久的历史。流行于云南省傣 族地区。傣族人民把孔雀当做吉祥的象征,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 己美好的愿望。民间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由一人 或二人来跳,用象脚鼓、锌锣等伴奏。

表演者化装为孔雀,舞蹈动 作多为孔雀动作的摹拟和美化,动作矫健,形象优美,感情细腻, 舞姿姻雅。解放后经过加工提高,服装也有改进,又增加许多新 的动作。

通过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 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 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姿更为优美。

2、傣族服饰

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五、土家族

1、舞蹈跳丧舞

土家人的祭祀性舞蹈。在老人去世后,鄂西土家人以跳丧、湘西土家人以打丧歌、跳牌来祭奠老人,其间所跳舞蹈,均为跳丧舞。跳丧舞以鄂西的跳丧舞最有特点。它通常为一人在灵前击鼓领唱,其余二人或四人成双成对边歌边舞,跳丧者多为男子。

内容有表现历史、生产、爱情等,大都是即兴自编歌词演唱。动作多模拟飞禽走兽和人类的劳动、战争、常如燕儿衔泥,猛虎下山、美女梳头。头、手、肩、腰、胯、臂、脚齐动,还可以边跳边唱边饮。

主要动作要求是八字步,绕手,哈腰、曲膝、摆胯。动作夸张、古朴粗犷,有阳刚之美,所塑造的形象生动逼真。跳丧舞唱腔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舒缓,但整个舞蹈音乐欢畅、无悲戚感。

2、土家族服饰

女子传统的服装为左开襟大袖绲边短衣、八幅罗裙,现一般为右开襟上衣、镶边统裤,青布包头,绣花鞋,银饰品。男子为对襟或琵琶襟短衫、长裤,青布包头。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织自纺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族舞

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服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