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的主要著作

2020-06-19 财经 260阅读

中文著作
《中级微观经济学》(主编),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
《为增长而竞争: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与周黎安合编),2008年,上海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转型、治理与中国私人企业的演进》,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读懂中国经济》,2006年,中国发展出版社。
《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级微观经济学》(主编),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组织、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2004)
《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2005)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经济增长》,2003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书店。
《书里书外的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1月版。
《高级微观经济学》(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话说企业家精神、金融制度与制度创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走近经济学》,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市场的微观结构》(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协调博弈:互补性与宏观经济学》(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合作团队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比较经济模式:关于计划和市场的经济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与分析》,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经济、社会与文化:张军经济随笔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译),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双轨制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1992》,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微观经济学》(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000年新版。
《中国过渡经济导论》,立信出版社1996年版。
《特权与优惠的经济分析》,立信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公司的理论与经验》,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
《公共选择》(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法和经济学》(主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西方宏观经济学导论》(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代表性中文论文
“改革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变化研究:1978-2005”(与陈诗一合作),《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3与增长模式”,《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期。
“中国地方官员为什么要改善基础设施?”(与王世磊合作),《经济学季刊》,2007年1 月(第7卷第2期)。
“分权与增长:中国的故事”,《经济学季刊》2007年10月(第7卷第1期)。
“官员的任期限制、异地交流与经济增长”(与高远合作),《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与高远等合作),《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首篇。
“中国金融深化-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78-2001”(与金煜合作),《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省国际资本存量的再估计”(与吴桂英等合作),《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权威、企业绩效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王祺合作),《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与现有的结论”(与陈诗一等合作),《经济学季刊》,2003年10月号。
“市场结构、成本差异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进程”(与罗长远等合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的首篇。
“关于中国资本存量的另一种测度方法”(与章元合作),《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新的发现与解释”,2002,《经济研究》,第6期首篇。
“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对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解释”,2002,《经济学季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第2卷第1期。
“关于信息产品共享的经济模型”(与姜建强合作),2002,《经济学季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第2卷第2期。
“中国国有工业利润率的变动模式:1980-1997,2001,《经济研究》,第3期。
“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改制的经济学分析”(与冯曲合作),2000,《经济研究》,第7期。
“中国制造业利润率的决定:来自普查的证据”(与村上直树等合作),2000,《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冬季号。
“转型国家的初始条件,改革速度和经济增长”(与Hallagan合作),1999,《经济研究》,第10期。
“需求,规模效应和中国国有工业的亏损:产业组织的方法”,1998,《经济研究》,第6期。
“改革起点和改革路径:一个可行的模拟”(与Hallagan合作),1996,《经济研究》,第1期首篇。
“苏联的增长方式:一个综述”(与韩贤旺合作),1996,《经济研究》,第8期。
“社会主义的政府与企业:从退出角度的分析”,1994,《经济研究》第9期。
“中央计划经济下的产权与制度变迁理论”,1993,《经济研究》,第5期。
“寻求短缺的制度原因”,1991,《经济研究》,第12期。
“产权结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企业制度”,1989,《经济研究》,第8期。
“改革后中国农村改革产品的供给:理论与经验研究”,1998,《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
“过渡经济学:我们知道什么?”,1998,《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
“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1998,《复旦学报》,第1期。
“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1997,《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第20卷(秋季)。
“过渡经济学:理论的回顾与争论”,1997,《上海经济研究》,第4期。
“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1996,《改革》,第5期。
“中国的渐进改革为什么成功?”,1996,《经济学家》,第3期。
“关系:一个初步的经济分析”,1995,《世界经济文汇》,第6期。
“信息费用、有限理性和计划的约简:对中国计划经济结构的一个假说”,1992,《经济发展研究》,第3期。
“国有企业的货币激励:理论与经验研究”,1991,《上海经济研究》,第6期。
“关于企业制度的理论模式”,1991,《世界经济文汇》,第4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