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三年级了,每次考试造句都会扣分,怎样提高孩子造句能力??

2020-05-23 教育 292阅读
一般来说,针对孩子的造句教育,有以下三种方法,根据孩子特点的不同还可以选用其他方式,例如,场景引导,事物引导等等,下面来介绍常用的三种方式:
(一)激发思维
孩子造句子往往是“炒蚕豆”,翻来覆去都是一些老句子,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以及用一边一边造句“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等等这样的句子能从一年级造到三年级,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力求句子的内容上、深度上、广度上有所开拓,推陈出新,常造常新。有的孩子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儿童除了在学校的上课活动外,还经常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参观劳动等,有的学生还经常“上网”浏览资料。教师应鼓励、引导孩子把写活动、见闻和其中的感受都用到自己的句子里来,这样激发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兴趣。
以上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观察能力。孩子思路开阔了,就要求同一个词语不同学生造出不同的句子,这样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在开始阶段,孩子的思维不会一下子打开,不能把生活中的新内容用到句子中来。教师可以引导提示或帮助学生造句,逐渐地让学生自己造,这样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二)鼓励想象
“想象”一贯是孩子们的特长,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富于想象。孩子们应该在想象的世界里成长。也唯有想象,才能给他们创造力。另外,素质教育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造句中应鼓励儿童想象。
一个孩子写到“在庞大的猎狗面前,老麻雀和小麻雀是多么无可奈何呀!突然一只老鹰从天而降,一个爪子抓一只麻雀迅速飞走了,这时猎狗是多么无可奈何啊!”严格地说,这不是“一个”句子,是“两个”句子,但句子中体现了孩子对老麻雀和小麻雀的同情,立意上有创新,并且发挥了孩子的想象,我当时也表扬了这个学生,又让他试试能不能只用一个“无可奈何”,两句合成一句,意思不变。学生思索了片刻,改为:“在庞大的猎狗准备吃老麻雀和小麻雀的紧急关头,一只老鹰突然从天而降,一只爪子抓住一只麻雀迅速飞走了,猎狗是多么无可奈何啊!”我于是趁热打铁,让全班同学想象:如果课文中“我”不“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结果会如何?这时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
当然也不是让孩子无止尽的胡乱想象,像歌词里的什么“因为爱所以爱”诸如此类的是一个危险信号。
(三)多说多练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是民间习用的比喻,意思是熟练的功夫,基于经常的练习。要能熟练地造好句子也要经常练习才能获得。但课堂上可以用来造句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说多练。方法很简单:无论在什么场所,如果你突然想到一个好句子(也许此句与场面有关,也可能无关),要随时抓住这点灵感,把句子记录下来。平时看到好的句子可以大声读几遍,最好能背下来,这样不断的“输入”,到用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的“输出”。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让他们在班上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造句技能的提高。
“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妈妈就夸耀我。” “爸爸帮我去吃肯德基。”
“我们在捉迷藏游戏。” ……
这些从学生习作本上信手拈来的病句,读后真让人费解。可见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极不乐观。怎样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呢?
一、注重词语积淀
叶圣陶曾经说过:“厚积言有物。”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就言之无物,也就很难写出生动有文采的文章来。由此说来,学生作文,脑子里词语的积淀是非常关键,词语储存多了,丰富了,用的时候才有选择的余地,使用时才能更准确,才能写出词汇丰富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很多。1. 引导学生多读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和优秀课外读物,都是文字规范,词语丰富的文章,应该让学生多看书,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或生动的词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积少成多,日久天长,何愁词语贫乏?2. 引导学生背诵一些好词好句是很有必要的。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词语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把课堂上学习的课文尽可能的背出来,此外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各取所需,自由积累,背诵精彩的片段或绝妙的语句。3. 摘抄也是扩大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要注意把平时看到的好词摘录下来,随时进行适当的归类。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有帮助。如果学生经常积累,长年坚持下去,到了小学毕业,那“涓涓的细流”必将汇成“汪洋大海”。 二、注重词语运用
指导学生运用词语,一定要在准确上下功夫。作文写得生不生动,不在词语用的多,关键是用词是否恰当。如“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妈妈就夸耀我”,这句话中的“优秀”和“夸耀”都是用词不当,“优秀”与成绩搭配是不准确的,应用“优异”,“夸耀”是贬义应用“夸奖”。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词语时,可以在比较词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如“俯视”和“仰视”这一组词都表示“看”的意思,但却有差别。“俯视”是往低处看。而“仰视”则往高处看。特别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现炒现卖”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时,就让学生用上刚学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一个话题。如,我指导学生学习了《神鸟》一课中的“聪明伶俐、婉转、枝繁叶茂”后,就让学生现场用词写话训练,如:“聪明伶俐的小娜,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每次经过枝繁叶茂的树林,她都要驻足欣赏那鸟儿婉转的啼叫。”可见用词准确,文从字顺,立意明确。其次在指导运用词语还要加强句的教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有关语法知识渗透进去是有必要的。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课堂上,在指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随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也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天窗》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一句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从而引出“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在明白了什么是“排比”之后,让同学们用“也许”的排比方法造句。如“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很难预测,也许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也许是艺术圈里的歌星,也许是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医生,也许是教育界的专家。”语句表达的意思集中,并增强了语言气势。
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当学到珍珠鸟的外形描写段落时,我引导学生仿着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描写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外形。 当然,小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用心用情地引导学生多品读、多感悟、多积累,多运用、多练笔,让学生在不断丰富自己语言的同时,积淀了文化的底蕴,积累了好词好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