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性有思维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2020-04-28 教育 64阅读
 思维在文章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要作用,说到底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所谓个性化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独特反映。文章要有新意,选材要新,立意要新,手法要新,语言要新,一句话——作文就应该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是自我个性的直接外现,因而个性化思维就显得犹为重要。在思维的广阔领域里,个性化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形式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的形式,因而也最富于生命力。我们说的个性化思维取广义的理解,即指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个性化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个性化思维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能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就应该视作具有个性化思维能力。前面我们说到思维在人的文章生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现在我们要说个性化思维在文章生成过程中,对文章主题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语言的创新,都起着决定作用。如果说写作的产品——文章,就是披上语言文字外衣的思维,那么有新意文章的写作过程就是主体给个性化思维选择并披上新鲜的漂亮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外衣的过程。
个性化思维有多种形式,以下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一、原点思维
明代瞿汝稷在《指月录》中讲了一个佛教故事:从前,南京清凉寺里有个法号叫泰钦法灯的和尚,生性豪放不羁,不讲清规戒律,缺乏出家人应有的素质。因此,寺内许多和尚都瞧不起他,可唯独该寺长老法眼和尚却异常器重他,这当然会引起众和尚的不满。有一天,法眼和尚突然问:“有一颗金铃系在猛虎的脖子上,谁能把它解下来?”众和尚面面相觑,无一能答。这时,法灯恰好从外面进来,不假思索即答:“谁能把铃系上去,谁就能把铃解下来!”众和尚闻之,都对他的智慧钦佩不已。
“水火无情”四个字,道出了人类对水与火的恐惧感,多少年来,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世界上每年仍会发生许多起持续时间长,又很难扑灭的重大森林火灾。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并破坏了生态环境,人们非常痛心,但又苦于无良策。美国森林消防专家最先想出了好办法:以火防火。原来,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林间的落叶、断枝、枯草长期积累而自然起火,以至蔓延成难以扑救的森林大火。按照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美国森林管理人员定期地(一般五年左右)选择风速小、气温低、湿度大的天气,在森林中“放火”,人为地烧去乔木下面的小树、灌木和乔木下端的干枝和枯叶,这样既省却了修剪树枝的繁重劳动,又消除了森林火灾的隐患,真是两全其美。
明末袁崇焕运用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也是采用了这种思维方式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在的一些公园“以园养园”,一些科研院所“以院养院”、“以所养所”也是如此。
北京孔庙树龄已超过六百余年的古树名木中,有101棵老柏树、5棵老槐树闹虫害。孔庙的工作人员就是运用这种思维,养了一种七星瓢虫,专门对付蚜虫和红蜘蛛。
上述事例都是使用原点思维的方法。所谓单一原点思维就是指以某一原有的事物为原点,围绕其所进行的继承借鉴、发掘深化、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思维形式。
由于人们思维习惯的作用,在考查某一事物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这一事物本身排除在思考范围之外,而去考虑其他原因,结果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单一原点思维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对对象作反观自照从而促进创意的产生。在写作上单一原点思维能帮助你挖掘事物的内涵,使文章立意深刻。
相传,宋朝时毗陵有个12岁的小姑娘,能读善写,非常有才华。一次有人捡到一枚破铜钱,上有依稀可辨的“开元”(唐玄宗年号)二字,便以此为题要这位姑娘作诗,目的是想试一试她的学问和智慧究竟如何。周围围了许多人看热闹,等待她出丑,因为这个破铜钱,确实没什么可写的。出乎人们意料,小姑娘接过铜钱后略想了想,提笔一挥而就:“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尤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这首小诗,前两句写破铜钱现在的外形,后两句从铜钱的过去生发出内涵:钱啊,你在当时是多么地威力无穷!能使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买尽人间的不平事。一枚极其平常的破铜钱被她写得活灵活现意蕴深刻。从表面上看是小姑娘表现了出众的才华,但她真正出众的地方,是她抓住铜钱深入发掘的原点思维方式。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可是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看来只有降价处理,自己承受其中的经济损失了。
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他拟定了一段广告词,结果使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杨格的广告词是这样说的:“本果园出产的高原苹果清香爽口,具有妙不可言的独特风味;请注意苹果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这是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认清疤痕,谨防假冒!”这就是原点思维的结果。
二、多样化思维
在你面前摆着这样四种物品:A。一本平装书;B。一瓶百事可乐;C。一根纯金项链;D。一台彩色电视机。首先请你开动脑筋,从上述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品。如果你选择A,那你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图书是唯一的一种用纸做成的,供人阅读的物品;如果你选择B,那你也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可乐是唯一的一种由液体构成的、供人饮用的物品;如果你选择C,那你同样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项链是唯一的一种用纯金制作的、戴在身上供装饰用的物品;最后你如果选择D,那你还是选对了,因为在四种物品中,彩电是唯一的一种能把无线电波转换成声音和图像的物品。然后,请你再一次开动脑筋,从四种物品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这一次,你肯定有经验了,思路也开阔了,能够把任意两种物品组合起来而得到正确答案。比如:平装书与可乐,属于“价格低廉品”这一类;平装书与彩电,属于“能作为知识用品”这一类;可乐与彩电,属于“诞生于现代的物品”这一类;项链与彩电,属于“贵重物品”这一类,如此等等,这就是多样化思维。
所谓多样化思维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考察。因此,多样化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它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思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起点、不同的思维程序来考察世界,而不拘泥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第二,它要求多种思维活动的并存和互相联结,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多层次地揭示事物的联系;第三,不同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依据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它的中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第四,它是系统的、综合的,这一点正区别于发散思维中的多向思维。
多样化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角度性。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例如对于人,既可以作历史的考察,也可以作能力的、知识结构的、道德的考察,还可以进行生物的、个人兴趣的、社会关系的考察等。对于一项工程,既可以从经济的、政治的,又可以从文化的、美学的,还可以从心理的、技术的、环境的等等角度加以考察。对于一场战争,也应该整体考察,知己,知彼,才能稳操胜券,有时要站在敌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苏联红军进攻柏林时,朱可夫率领的坦克部队已经攻到城下,朱可夫询问一位将领:“假如你是德军的城防司令,你会采取什么行动?”那位将军想了想说:“我将用坦克从北面进攻,切断你的攻城部队。”根据这种推断,朱可夫立即做出对策,后来实际战况的发展果然如此。
第二,多层次性。思维是分为各种层次的,每一层次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这一评论就具有多层次性。
第三,开放性。它要求不断增加对世界认识的思维渠道,不断增加对世界认识的角度,不要一条道上走到黑。讲一个关于阿普顿与爱迪生的故事:阿普顿是英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生,自恃科班出身,对带他一起工作但没有大学文凭的爱迪生有点瞧不起,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玻璃泡的容积。阿普顿心想:这还不容易!于是他用尺子对玻璃泡量了又量,并且画了草图,在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算式,也没算出来。正忙于实验的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顿的报告结果,走过来一看,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还是换种方法算吧!”只见爱迪生略一沉思,快步取来一大杯水,轻轻地往阿普顿刚才反复测算过的玻璃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钟就量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等于算出了玻璃泡的容积。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蜜蜂的思维是非开放性的,它们凭着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全部力量,被撞后还是不接受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依然如故,直到撞死。
写作过程中也应该多样化思维。对一事物从多种多样的角度和方向去观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结果,在写作者的脑海中形成思维的扇形“射击面”。不断地转换思路,进行多角度和多方向思考,探求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无疑将会使你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从而步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比如写说明文《啤酒瓶子的用途》,如果只知“能装酒、装油、盛水、盛醋、插花……”,不外乎“啤酒瓶子是容器”,思维角度是单一的;如果进而知道“能碾药片、擀饺子皮、还能打人”,那么你就注意到啤酒瓶子是圆的,外表光滑且有重量等特征,有了新的思维角度;如果再进而知道它能作为联络暗号,则完全舍弃了瓶子的外形特征,不是把它作为实物,而是作为语言符号来使用,又是一种新的思维角度。
三、逆向思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21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率兵攻赵,出了井陉口,命令先头部队1万人背靠绵蔓河列阵,赵军望见,讥笑汉将不懂兵法,可战局一开,水边的汉军将士都拼命冲杀,而号称有20万之众,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赵军却纷纷溃退,反被汉军打得大败,战后,迷惑不解的部下问韩信:“行军布阵按兵法应右、背靠山,左、前临水,而您却背水列阵获胜,这是为什么呢?”韩信笑答:“兵法上不是也讲‘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反向思维激发将士舍生忘死以少胜多、临危反胜,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中常用反向思维,诸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位顾客”,就是从对立方面换位思考。
逆向思维的作用是思考的方向多,因而可供选择的余地多。变通过程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哥伦布竖鸡蛋即是一例。一般人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一个先决条件——不准打破鸡蛋,这就使思维受到限制,而哥伦布将鸡蛋往桌面上一按,蛋壳破了,鸡蛋就竖起来了。
逆向思维之于写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宋人杨万里指出:“翻尽古人公案,最后妙法。”(《诚斋诗话》)清末刘熙载总结出大文豪苏轼创作的一大艺术诀窍即:“善用翻案。”(《艺概》)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
逆向思维的范式为:P1←S→P2。S表示作文的题目或题材,P1表示人们的习惯认识和惯常思维的结果;P2则表示作者的反向认识和逆向思维的结果。长时间以来人们总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某一面,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因此,这就留给了人们思考的余地、思考的另一个空间。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并进而写出好的文章。
三国的曹植曾写过一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显然曹植以豆自比,以豆萁比兄长曹丕,同情自我,指责豆萁。郭沫若反其意而行之,逆向思维,站在豆萁的立场上,肯定豆萁的崇高牺牲精神,写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本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老笔下的豆萁,完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表现了一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令人耳目一新。
客观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反常的特殊属性,比如,笑本是欢愉的表现,但也有反常,所谓“落第举子笑是哭”;哭本是痛楚的表现,但也有特别的情况,所谓“出嫁闺女哭是笑”。又如月亮有圆的时候,所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也有缺的时候,所谓“昨晚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李白)。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是不对的。
事物甚至有多面性,同一事物也是同中有变。同是天气,四时有别:“春融怡,夏苍郁,秋疏薄,冬黯淡。”同是山景,四时不一:“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宋·郭熙)同是写猿声,同中有异,李白的“绿水荡漾清猿啼”,“猿鸣天上哀”;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的“遣作三峡猿孤号”。这里有短促的啼,长声的啸,也有粗犷的号,凄惨的鸣。
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这个意思。因此,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语文潮期刊复印中心)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却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面对秋之枫叶,杜牧感受到一种欢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居易感受到的是一种萧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杨显之感受到的是一片火红:“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张生感到的是一种忧伤:“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毛泽东感到的是革命的激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片枫叶,牵出多少情思。
求异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或者是就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从“艺高人胆大”,反思到“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人”,从而提出“艺高也须谨慎”;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忠言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写出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