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3北京高考数学理科卷,带有每道题的难度统计的数据。

2020-10-28 教育 72阅读
1.答案:B
解析:{-1,0,1}∩{x|-1≤x<1}={-1,0}.
2.答案:D
解析:∵(2-i)2=3-4i,∴该复数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
3.答案:A
解析:∵φ=π,∴y=sin(2x+π)=-sin 2x,
∴曲线过坐标原点,故充分性成立;
∵y=sin(2x+φ)过原点,
∴sin φ=0,∴φ=kπ,k∈Z.
故必要性不成立.故选A.
4.答案:C
解析:依次执行的循环为S=1,i=0;,i=1;,i=2.故选C.
5.答案:D
解析:依题意,f(x)向右平移1个单位之后得到的函数应为y=e-x,于是f(x)相当于y=e-x向左平移1个单位的结果,∴f(x)=e-x-1,故选D.
6.答案:B
解析:由离心率为,可知c=a,∴b=a.
∴渐近线方程为,故选B.
7.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l的方程为y=1.
如图,B点坐标为(2,1),

∴所求面积S=4-=4-=,故选C.
8.答案:C
解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可行域,要求可行域内包含y=x-1上的点,只需要可行域的边界点(-m,m)在y=x-1下方,也就是m<m-1,即.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0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答案:1
解析:在极坐标系中,点对应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为(,1),直线ρsin θ=2对应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为y=2,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
10.答案:2 2n+1-2
解析:由题意知.
由a2+a4=a2(1+q2)=a1q(1+q2)=20,
∴a1=2.∴Sn==2n+1-2.
11.答案: 4
解析:设PD=9k,则DB=16k(k>0).
由切割线定理可得,PA2=PD·PB,
即32=9k·25k,可得.
∴PD=,PB=5.
在Rt△APB中,AB==4.
12.答案:96
解析:连号有4种情况,从4人中挑一人得到连号参观券,其余可以全排列,则不同的分法有4×=96(种).
13.答案:4
解析:可设a=-i+j,i,j为单位向量且i⊥j,
则b=6i+2j,c=-i-3j.
由c=λa+μb=(6μ-λ)i+(λ+2μ)j,
∴解得
∴.
14.答案:
解析:过E点作EE1垂直底面A1B1C1D1,交B1C1于点E1,
连接D1E1,过P点作PH垂直于底面A1B1C1D1,交D1E1于点H,
P点到直线CC1的距离就是C1H,
故当C1H垂直于D1E1时,P点到直线CC1距离最小,
此时,在Rt△D1C1E1中,C1H⊥D1E1,D1E1·C1H=C1D1·C1E1,∴C1H=.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15.解:(1)因为a=3,,∠B=2∠A,
所以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故cos A=.
(2)由(1)知,cos A=,
所以sin A=.
又因为∠B=2∠A,
所以cos B=2cos2A-1=.
所以sin B=.
在△ABC中,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
所以c==5.
16.解:设Ai表示事件“此人于3月i日到达该市”(i=1,2,…,13).
根据题意,P(Ai)=,且Ai∩Aj=(i≠j).
(1)设B为事件“此人到达当日空气重度污染”,则B=A5∪A8.
所以P(B)=P(A5∪A8)=P(A5)+P(A8)=.
(2)由题意可知,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且
P(X=1)=P(A3∪A6∪A7∪A11)=P(A3)+P(A6)+P(A7)+P(A11)=,
P(X=2)=P(A1∪A2∪A12∪A13)=P(A1)+P(A2)+P(A12)+P(A13)=,
P(X=0)=1-P(X=1)-P(X=2)=.
所以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P
故X的期望EX=0×+1×+2×=.
(3)从3月5日开始连续三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方差最大.
17.解:(1)因为AA1C1C为正方形,所以AA1⊥AC.
因为平面ABC⊥平面AA1C1C,且AA1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C,所以AA1⊥平面ABC.
(2)由(1)知AA1⊥AC,AA1⊥AB.
由题知AB=3,BC=5,AC=4,所以AB⊥AC.
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B(0,3,0),A1(0,0,4),B1(0,3,4),C1(4,0,4).
设平面A1BC1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z=3,则x=0,y=4,所以n=(0,4,3).
同理可得,平面B1BC1的法向量为m=(3,4,0).
所以cos〈n,m〉=.
由题知二面角A1-BC1-B1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A1-BC1-B1的余弦值为.
(3)设D(x,y,z)是直线BC1上一点,且=λ,
所以(x,y-3,z)=λ(4,-3,4).
解得x=4λ,y=3-3λ,z=4λ.
所以=(4λ,3-3λ,4λ).
由·=0,即9-25λ=0,解得.
因为∈[0,1],所以在线段BC1上存在点D,使得AD⊥A1B.
此时,.
18.解:(1)设,则.
所以f′(1)=1.
所以L的方程为y=x-1.
(2)令g(x)=x-1-f(x),则除切点之外,曲线C在直线L的下方等价于g(x)>0(x>0,x≠1).
g(x)满足g(1)=0,且g′(x)=1-f′(x)=.
当0<x<1时,x2-1<0,ln x<0,所以g′(x)<0,故g(x)单调递减;
当x>1时,x2-1>0,ln x>0,所以g′(x)>0,故g(x)单调递增.
所以,g(x)>g(1)=0(x>0,x≠1).
所以除切点之外,曲线C在直线L的下方.
19.解:(1)椭圆W:+y2=1的右顶点B的坐标为(2,0).
因为四边形OABC为菱形,所以AC与OB相互垂直平分.
所以可设A(1,m),代入椭圆方程得+m2=1,即m=.
所以菱形OABC的面积是|OB|·|AC|=×2×2|m|=.
(2)假设四边形OABC为菱形.
因为点B不是W的顶点,且直线AC不过原点,所以可设AC的方程为y=kx+m(k≠0,m≠0).
由消y并整理得(1+4k2)x2+8kmx+4m2-4=0.
设A(x1,y1),C(x2,y2),
则,.
所以AC的中点为M.
因为M为AC和OB的交点,所以直线OB的斜率为.
因为k·≠-1,所以AC与OB不垂直.
所以OABC不是菱形,与假设矛盾.
所以当点B不是W的顶点时,四边形OABC不可能是菱形.
20.解:(1)d1=d2=1,d3=d4=3.
(2)(充分性)因为{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且d≥0,
所以a1≤a2≤…≤an≤….
因此An=an,Bn=an+1,dn=an-an+1=-d(n=1,2,3,…).
(必要性)因为dn=-d≤0(n=1,2,3,…),
所以An=Bn+dn≤Bn.
又因为an≤An,an+1≥Bn,所以an≤an+1.
于是,An=an,Bn=an+1,
因此an+1-an=Bn-An=-dn=d,
即{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3)因为a1=2,d1=1,
所以A1=a1=2,B1=A1-d1=1.
故对任意n≥1,an≥B1=1.
假设{an}(n≥2)中存在大于2的项.
设m为满足am>2的最小正整数,
则m≥2,并且对任意1≤k<m,ak≤2.
又因为a1=2,所以Am-1=2,且Am=am>2.
于是,Bm=Am-dm>2-1=1,Bm-1=min{am,Bm}≥2.
故dm-1=Am-1-Bm-1≤2-2=0,与dm-1=1矛盾.
所以对于任意n≥1,有an≤2,即非负整数列{an}的各项只能为1或2.
因为对任意n≥1,an≤2=a1,
所以An=2.
故Bn=An-dn=2-1=1.
因此对于任意正整数n,存在m满足m>n,且am=1,即数列{an}有无穷多项为1.
15题三角函数,可能一度有很多人觉着此题出的不好。但是个人却还是很喜欢这种出题方式。
理由一:题目短小,数学一定是以简单为美的学科。有的时候冗长的题干读起来就不舒服,想心平气和的往下做本身已经不是易事了,更何况做对?
理由二:解法简单,很多时候我们的数学局限于看到题目后先想这是什么题型,有些什么方法去做。其实这样的学生,往往数学没法学的很好。而真正重要的所谓方法,就是会用定义:比如这道三角函数,第一问第二问都是很直接的用定义简单求解。这其实是一个对于很多孩子学习数学有非常大的好处,不要拐弯抹角玩些“花花绿绿”的东西。真正数学好的人,绝不是会很多技巧会很多奇特方法,真正数学好的人,其实永远是那些用最“老土”的方法就可以解答很多问题的人。比如定义,其实就是最最“老土”的解题思路。
理由三:严谨性。第二问有可能会有两种结果。而在很多情况下,两种结果,一般是一正一负,但是此题,两个都是正的。似乎无法一眼就舍掉。那么回头检验时必须的步骤了。
数学是一逻辑、严谨着称的学科,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的他的严谨性该如何落实。那么这道题其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
16、17、18三道题很常规。
17题概率大题,几乎就是考试说明的翻版:既有离散随机变量分布,又有方差平均数的基本量计算。可以说这是很严格的按照考试说明来出题的,相信各位同学之前一定做出过很多相关训练,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18题考察导数,考前,就大概估计到了导数会回归基础,不会很难,但是结果居然连分类讨论都没有考到,所以我并不觉得这种回归基础的题目是一个好题。
19题,一个看上去很新颖的陈年烂题。
其实各位同学仔细想一想,为什么题目里反复出现菱形?因为对角线垂直平分啊!有了这个东西,是不是菱形很重要么?
20题其实是最让人失望的题目,三问的设置一改北京以往的半蒙半猜的出题风格,并没有设置太大难度。从看题到解答,对于数学思维还不错的同学来说,思路会非常清晰。绝对没有以前的20题那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这也许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作为一场选拔性考试,压轴题以这样的难度出现,确实有点失去了选拔的意味。
总的来说,整张试卷所谓稳中求变体现的一点也不充分,是有一些和常规不太一样的地方,但是似乎都是往更简单的方向变。
那么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对于高中数学的考察,要回归到最基础的地方,考察数学最核心的定义和理论。而对于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考察力度越来越小。
那么其实这一点对于我们高二高一的孩子可能更有帮助。在今后学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把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