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人士是近几年火热的一个名词,白领、小资、中产阶级这几个社会流行称谓都可以统归为商务人士。火的发烫的MBA、EMBA商业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网站的兴起,让商务披上了浓重的西方资本主义色彩的外衣。同时,高端、专业、身份也伴随着商务的象征进入人们的事业。其实,商务一词并非舶来品,我国古籍就有曾出现过,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商务》中就有写到:“总办为公司领袖,如不熟识商务,则不能知人善任。”商务在现代的解释为“商业上的事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不过在高唱市场经济的中国市场,商务人士多少还是带有了一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也为其增加了一抹神秘色彩。
既然出身不凡,非同凡人,商务人士的一举一动便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关注,此点从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讲学的“商务礼仪”在百家讲坛的热播便可窥见一斑。那么商务人士到底与普通人士区别在哪,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让我们通过对近期CTR市场研究公司对中国商务人士调查的分析来来走进这些人,了解一下他们与众不同士的“七宗最”吧。
第一最最有才
在过去,很难想象,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内会集居着若干的学士、硕士、博士。不过,在今天的商务环境中,拥有本科学历可能只是进入商务人士的基本条件了。商务人士的平均学历是最高的。2007年中国商务人士数量为59.5万人,平均年龄为38.7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占到了85%。由于工作的性质,对脑力劳动要求较高,商务人士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还需广博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高学历人才正好符合这样的市场需求。士、农、工、商,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社会地位的分类显示出中国的人才会趋向于从政,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设,“商”的概念逐渐脱离了浓烈的铜臭气,并以带领社会前进的姿态走在了社会各阶层的前列,而这一转变离不开高学历人才向经商领域的流动,正是因为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的努力和实践才使商务领域演变成了社会的高端领域。从最能区分读者层次的媒体报道来看,财经媒体往往是高学历读者的青睐,市场上主流财经类报纸的目标人群完全可以反映商务人群的学历特征,以经济观察报为例,此报主要面对的是高端商务读者,其中该报的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读者占到了其读者总数的82.9%,此比例明显高于商务人士的总体,显示了该报读者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知识层次。随着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各种跨国商务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多,商务人士的高学历比例还在不断的增加。
第二最最有财
高学历、高收入被越来越多的现在人视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而商务人士无不例外的牢牢占据了这两大特征。如果说高学历是商务人士立业基石的话,那么高收入则是商务人人个人能力的一大体现。综合其他行业来看,商务人士的收入水平是最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强大的经济基础都是商务人士……还是以经济观察报的商务读者为例,从个人来看,2006年该报商务读者的个人收入平均为12万元,而这一数字到了2007年激增到15万;从家庭来看,2006年经济观察报商务读者的家庭收入平均为22万,而2007年增长了4万,达到26万。这两项数据均高于市场调查的总体水平,平均每项高出4-5万元。由此可见商务人士个人以及家庭相对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强大的经济实力体现在消费和投资两方面,经观的商务人士在对汽车购买的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10-60万之间,高于普通的商务人士,强大的购买力体现了商务人士对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商务人士的投资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国内A股股票、基金、房地产投资、黄金珠宝,从经济观察报提供的数据显示80%多的商务人是更热衷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商务人士给人的感觉是不用为琐碎嘈杂的生活零碎指出有钱而不嚣张,花钱而不铺张是商务人士消费的两大特点,具有一定知识和地位的人对其所有购买的用品也是非常讲究的。主流、高端、权威的媒体上的广告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商务人士也多半会参考这类媒体中提及的同类似的人的消费习惯和购物品味。
第三最最有“权”
商务人士不会像政治家那样经邦济世,也不会像统帅那样运筹帷幄,但商务人士却可以在其领域里享受领导人一样的待遇。因为他们头上多了很多光环,CEO、董事长、总经理成了无数商务人士平日里的名字。在公司中,他们拥有言出必行公信力和一掷千金的权力。现代人向往“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生活,虽然夸张,但也反映出现在人的对生活的价值取向。自由的时间和充沛的资金可以让人们的生活便的更加丰富、多彩,但多数人可能只单单具备其中某一方面的条件。自由的时间对每个商务人士都是奢侈的,但充沛的钱财却显得比较平常,他们通常是公司的高官或者骨干,对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决策权,尤其在添置某些公司发展的基础设施的时候更是慷慨大方,乐善好施。商务人士中有17.2的法人代表以及25%的董事会成员,用“位高权重”来形容这些人在合适不过了。从对经济观察报读者的调查来看,其商务读者除了以负责全面管理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士居多之外,负责单位计划和市场工作的人士比例非常高。总体来看,该报商务读者工作类型涉及面很广,也较为平均,可以看出了该报的普及性和受到各类人士的欢迎的程度。
第四最最看重社会地位
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商务人士的地位绝对可以用“山高人为峰”来形容。他们早就过了为生活而奔走的时代,也不需要更多的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当别人还以“工作”一词来描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商务人士却早可以闲庭信步的谈论自己的事业了。物质世界的林林总总让他们变得不那么敏感,多方的压力让他们虽身处社会中上层却总有种不安的感觉。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尊重,更需要社会地位的支撑,在别人的赞誉和羡慕中体味自我实现的价值。从《经济观察报》的商务读者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些商务人士除了以负责全面管理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士居多之外,负责单位计划和市场工作的人士比例也较高。总体来看,该报商务读者工作类型涉及面很广,也较为平均,体现了该报的普及性和受到各类人士的欢迎。另外该商务读者群拥有年度购买预算金额在100万以上决策权的比例较高,达到68.9%,体现出该人群在企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能者多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当今的社会,商务人士注定要独当一面承担起经济建设的大任。
第五最最追求品质生活
高质量、有品位一直是商务人士不断追求的生活,媒体中到处炫目的广告也多打这个诉求点。如同中国文化里的“气节”外文无法翻译一样,商务人士的品味生活也不是能够用言语准确形容的。古人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调多少带有些无奈的色彩,而今那种耳边萦绕着爵士乐,口中吮味着星巴克,享受午后时光的小资生活也多少有些舶来品的“水土不服”。到底是什么才是品质生活呢,SOHO的热卖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也许生活与工作本来就是一体的。正因为是一体,所以从整体上把握会有些费解,聪明的商务人士便将其分解为两大部分,健康和快乐。身体的健康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精神的快乐则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还是以《经济观察报》为例,其商务读者喜欢参加俱乐部,他们喜欢参加的俱乐部主要有健身俱乐部、休闲俱乐部和私人俱乐部等;他们喜欢参加的体育健身活动有散步、游泳、台球、跑步、羽毛球等;他们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工作之余喜欢看书、看电视、和朋友聚会聊天、上网、听音乐、去咖啡厅、喝茶/品茶等等。工作的压力通过与朋友交流和娱乐活动被化解,商务人士不喜欢小家子气的自娱自乐,更排斥众人之下的哗众取宠,在他们看来品质生活就是汇集点滴的快乐。
第六最最“忠诚”
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商务人士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甚至一次的邂逅就可能造成终生的眷恋。这种“忠诚”的态度成就了众多著名品牌,一位商务人士在接受调查时透露,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品牌主义者,他所接触到的事物大小都会是个品牌,从接触的媒体到日常的吃穿住行。品牌“充斥”着他的生活,他说:“我在投资银行工作,自然少不了接触财经类媒体,而在众多同类别的媒体中我最喜欢《经济观察报》,因为职业的特性我时常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经济观察报》对经济事件深入独特的报道正好可以帮助我梳理思路。虽然后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也开始偏重这方面的内容,但一个媒体的风格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或者改变的,就像我对《经观》这个品牌的忠诚一样,决不是一朝可以形成的。”通过数据显示,商务人士消费和偏好的品牌也正好是市场中资历较老,文化底蕴较深的一类。这些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与商务人士在社会中的层次基本吻合。
第七最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一个乞丐是无法成为一位慈善家!虽然汶川大地震中那个倾囊相助的乞丐让人尊敬,但他的力量终归是有微薄的。当你的能力还无法满足自己生活的时候,你对别人的施舍更多是精神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雪中送炭。慈善家必需拥有一定资本,同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们认为,一个穷人周济另一个穷人的行为和亡羊补牢并无两样,感动的只是精神。商务人士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他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虽身处财富重地但善良的却不曾改变。内心精神本质和外在的物质优势构成了商务人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在加上社交圈子周期活动的连贯性以及部分媒体追踪报道给予的监督性,商务人士成为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类人群当之无愧。
其实,商务人士只不过是这个时代中的一个必然产物,他们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头上那“商务”的光环而显得分外耀眼而已。同样,今天我们将这七大“最”名扣在他们身上也没有褒贬之嫌。归结起来都是对人性行为的浓缩,希望商务人士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办好角色,不要光顾着从商,而耽误了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