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五次围剿敌我兵力详细对比

2020-05-16 综合 1259阅读

编制表可以么。

装备之类不用列,白匪占绝对优势。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 1930年11月-1931年1月

地点: 江西

结果: 红军胜利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  工农红军

指挥官

蒋中正

鲁涤平

张辉瓒  毛泽东

朱德

兵力

100,000人 40,000人

伤亡

9,000人 阵亡, 6,000人 被俘  ?

背景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以蒋中正一方的基本胜利而告终。此后,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得以逐渐将主要兵力集中,用以对逐渐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发动围剿。

双方参战部队

10月,江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司令鲁涤平出任围剿军总司令,张辉瓒任总指挥,集中十一个师及三个旅约10万人向位于赣南的中央苏区发起进攻,参与各部由张辉瓒第1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以上第一纵队)、谭道源第50师、周志群新编第14旅(以上第二纵队)、罗霖第77师、公秉藩新编第5师(以上第三纵队)以及毛炳文第9师、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刘和鼎第56师、张贞第49师、马昆第12师第34旅、刘夷独立第32旅等侧翼配合部队组成,第一纵队担任主攻。

中共方面主要由红一方面军应战,此时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全军约4万人,部署于靖江至分宜的袁水两岸。

经过

前期双方的行动

11月1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主动放弃大部分苏区,而计划在赣江东岸同国民革命军展开决战。因此,11月5日,除留下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江西岸监视敌军之外,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的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和红三军团全军渡过赣江,驻扎于新淦、吉水、永丰、安乐、宜黄、崇仁地区,做出向临川进逼姿态。

11月7日,鲁涤平下属第一纵队前进至袁水两岸,发现红军已转移,遂饬令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尾追红军东渡赣江,第三纵队沿赣江西岸搠流而上。红军于是再次转移,除留下红二十军保卫江西省委、迟滞敌军行动外,其余主力于12月1日转移到黄陂一带。11月18日,国民政府军队再次在赣江东岸扑空,因无法寻找到红军主力,改为就地巩固战果。

12月,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第60师、第61师各部自武汉赶赴江西,第56师和第49师也从福建方面形成了对中央苏区的包围,但同时也分散了自身兵力,且由于围剿各军来自不同派系,无法形成高效的合击态势。

有鉴于此,毛泽东决定派出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赴兴国东北诱使敌军西进,其余主力准备转入反攻。

决战龙岗

参见龙冈战斗、东韶战斗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毛泽东,1931年春

12月12日,红二十军发动富田事变,宣布不再服从红一方面军指挥。张辉瓒得知此事后认为有机可乘,加之误认为红军的诱敌部队为红军主力,遂于12月16日下令各军向中央苏区实施向心攻击,并亲率18师进攻富田。至12月25日,围剿军进占万安、泰和、东固、源头、广昌、建宁一线,东西相距八百里,其中18师和50师形成了突出部。

红一方面军决定攻击距离其集结地最近的第50师,两度派遣部队诱之,但50师没有中计,仍坚守源头城。此时,红一方面军获悉张辉瓒率18师师部和两个旅离开了东固,向龙冈前进,立即决定转而攻击18师。

12月30日,张辉瓒所部2个旅9000余人中伏,被红三军、红四军和红三军团包围于龙岗,突围未果,当晚被全歼,张辉瓒被俘。50师闻讯立即东撤,在撤军过程中于东韶被红军追上打垮。国民革命军其余各部随之撤退,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结束。

后果

国民政府经此一战后认识到了红军已成气候,无法单凭一省之力消灭,遂在此后的4年多又组织了四次围剿战争,终于于1935年底将红军击败,迫使其长征,收复了红军占领的赣南、闽西等地。

而共产党方面经此一役士气大振,树立起了与国民政府武装对抗的信心。毛泽东也由于此一胜利,巩固了因富田事变而遭到动摇的声望,更加确立了对红一方面军的绝对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反围剿战争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 1931年4月1日-5月31日

地点: 江西南部

结果: 红军胜利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  工农红军

指挥官

何应钦  毛泽东

朱德

兵力

200,000人 30,000+人

伤亡

30,000人  ?

背景及双方参战部队

1931年3月,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围剿失败之后,蒋中正任命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主持对中央红军的围剿,并调集五路军和二十六路军,连同尚留在战区的六路军和十九路军,共18个师和3个旅2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围剿。

国民革命军参战部队如下:

五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47师、公秉藩第28师、郭华宗第43师、郝梦龄第54师、罗霖第77师;

六路军由朱绍良任总指挥,辖胡祖玉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

十九路军由蔡廷锴代总指挥,辖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及马昆第12师第34旅;

二十六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辖孙连仲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关树人骑1师,

此外还包括配合作战的张贞第49师、韩德勤第52师、刘和鼎第56师、香翰屏第62师、周志群新编第14旅、卢兴邦独立第32旅。以及归六路军指挥的三个航空队。

3月17日,红一方面军开始备战,实施坚壁清野,主力转移至宁都、瑞金地区。此时的红军主力未及休整和补充,全员仅3万余人。

经过

双方前期的行动

4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行动,各路每日仅行进不到10公里,以防红军的穿插迂回。4月23日,进到江背洞、龙冈、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一线,并对占领区实施大规模破坏,以毁灭红军的经济基础。

面对这一形势,4月17日,担任中央苏区最高领导机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会议中提议中央红军应该远走四川,并得到了王明派出的“三人代表团”(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的支持,而毛泽东、朱德、叶剑英、谭震林等人则认为应该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寻机击败敌人。双方一度争执不下。次日,毛泽东请来红军各部队领导20余人出席会议,迫使项英采纳其观点,决定以五路军为目标,对围剿军实施横扫。

会后,红军主力转移至东固一带休整,寻机出击。为寻找机会,红军主力冒着被发现合围的危险,在此地区待机二十五天。

双方的决战

主条目:第二次东固战斗和广昌战斗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1931年夏

5月10日,在巩固了占领区后,国民革命军各部再次出发,深入中央苏区腹地。5月13日,五路军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离开富田向东固推进,5月15日,朱德和毛泽东作出部署,命令红三军团和红三十五军为左路、红三军(缺红七师)为中路、红四军(加强了红六十四师)、红十二军(缺红三十五师)为右路分割包围此路部队,并且命令红七师和红三十五师阻击十九路军,其余可能出现的援军,由地方武装负责迟滞。

5月16日,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在中洞遭到红军中路军和右路军的突然袭击,很快溃散。当夜,红军左路军攻占富田,红十二军开始进攻第43师,该师连夜逃走。5月19日,追击的红军部队在白沙追上第43师以及中洞残军,将其击溃,红十二军于当日乘胜进攻第54师,该师与白沙残军逃往永丰,十九路军因战情不明,亦于同日撤回赣州。

5月21日,红军前锋在追击过程中接触第27师81旅,旋即展开进攻,将该旅大部歼灭。当晚,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项英决定将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以毛泽东为首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5月27日,红军攻占广昌,歼灭第5师4个团,击毙其师长胡祖玉。5月31日,红军主力攻占建宁,歼灭第56师3个团。

至此,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以红军的完全胜利告终,据红军战报,国民革命军在战斗中损失超过3万人。

后果

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其势力从江西南部伸展入福建西部。毛泽东也又一次证实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更加稳固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此次战争失败后,蒋中正认识到无法依靠其他派系的武装消灭中国共产党部队,加之各地军阀反对中央政府的敌对行动渐渐平息,蒋中正开始抽调其最精锐的嫡系部队开赴剿共战场。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反围剿战争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 1931年7月 - 9月

地点: 江西

结果: 红军胜利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  工农红军

指挥官

蒋中正  毛泽东

朱德

兵力

300,000人 30,000+人

伤亡

30,000人  ?

背景及双方参战部队

1931年6月21日,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二次围剿失败之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自任为南昌行营主任,主持对共产党中央红军的围剿,并调集大批黄埔军校毕业,对蒋忠诚的嫡系部队,组成两个集团军,23个师和3个旅3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长驱直入”的围剿。

国民革命军参战部队如下:

左路集团军由何应钦任总指挥,辖赵观涛第6师、罗卓英第11师、陈诚第14师、周浑元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蒋鼎文第9师,负责寻找红军主力决战;

右路集团军由陈铭枢任总指挥,辖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韩德勤第52师、孙连仲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上官云相第47师、郝梦龄第54师,负责就地清剿苏区;

总预备队:卫立煌第10师、李延年攻城旅、李韫珩第53师

此外还包括侧翼策应的李云杰第23师、路孝忱第79师、关树人骑1师、公秉藩第28师、罗霖第77师、张贞第49师、刘和鼎第56师和马昆第12师第34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等,以及五个航空队。

7月10日,红一方面军开始备战,实施坚壁清野,除诱敌的红九师和红十二师外,其余主力经过大范围转移,绕道福建西部,转移至兴国西北的高兴圩地区。28日,红一方面军集结完成,全员仅3万人。

经过

双方前期的行动

7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行动,但是苦寻20余日后,无法发现红军主力。7月底。国民革命军突然发现红军主力已绕道开往兴国,蒋介石判断红军的目标是西渡赣江,于是命令各部压缩红军活动空间,意图将其主力困在赣江东岸加以歼灭。

毛泽东、朱德的初期计划是寻机从富田突破包围圈,将深入中央苏区的敌方主力部队置之不理,而扫荡其后方留守部队,待到其主力回师援助的时候,寻找战机歼灭其孤立部队。但是,当红军向富田前进之时,被国民革命军发现,11、14两师抢先占领富田,将红军主力堵截在富田以南。

此时,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毛泽东立即决定改变战略,以地方部队红三十五军伪装主力准备强渡赣江,主力部队于8月4日抢在国民革命军左、右集团军合围之前,在双方部队中仅有的40里缝隙地带偷越北上,转移到莲塘地区。

双方的决战

参见莲塘黄陂战斗、高兴圩战斗、老营盘战斗、方石岭战斗

8月7日,红军主力在莲塘歼灭第47师一个旅,随即在良村歼第54师大部。8月11日,在黄陂歼灭第8师约四个团。此时,国民革命军方才发现赣江边的已经不是红军主力,迅速回师北上。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再次派出诱敌部队红十二军向乐安前进,主力则返回兴国休整。8月下旬,当国民革命军发现红十二军并非红军主力,再度回师兴国时,已是强弩之末。9月,唐生智联合桂系、陈济棠、石友三等人,拥戴汪精卫在广州设立“国民政府”,向衡阳进军。国民政府不得不命令国民革命军撤出战场,准备转入平叛。红军于是迅速展开反攻,9月7日,红三军在老营盘歼灭第9师一个旅,9月8日,红军主力在高兴圩遭到十九路军的激烈抵抗,被迫撤退,9月15日,转而在方石岭全歼第52师及第9师残部。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不得不返回南京,至此,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以红军的胜利告终。

后果

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将中央苏区的江西部分和福建部分连成一片,其势力达到21个县,人口250万人。但是,随着军事压力的消失,王明、博古等留苏派和毛泽东等本土派的矛盾开始显现,双方开始了激烈的权力争夺。

同时,由于蒋介石嫡系部队长久被牵扯在江西前线,国民革命军中各派系的矛盾开始呈现,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当年12月的宁都暴动都是各派系矛盾的体现。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无法继续全力剿共。

由于双方内部矛盾的上升,大规模军事行动停止了约1年的时间。

背景及双方参战部队

1931年6月21日,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二次围剿失败之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自任为南昌行营主任,主持对共产党中央红军的围剿,并调集大批黄埔军校毕业,对蒋忠诚的嫡系部队,组成两个集团军,23个师和3个旅3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长驱直入”的围剿。

国民革命军参战部队如下:

左路集团军由何应钦任总指挥,辖赵观涛第6师、罗卓英第11师、陈诚第14师、周浑元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蒋鼎文第9师,负责寻找红军主力决战;

右路集团军由陈铭枢任总指挥,辖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韩德勤第52师、孙连仲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上官云相第47师、郝梦龄第54师,负责就地清剿苏区;

总预备队:卫立煌第10师、李延年攻城旅、李韫珩第53师

此外还包括侧翼策应的李云杰第23师、路孝忱第79师、关树人骑1师、公秉藩第28师、罗霖第77师、张贞第49师、刘和鼎第56师和马昆第12师第34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等,以及五个航空队。

7月10日,红一方面军开始备战,实施坚壁清野,除诱敌的红九师和红十二师外,其余主力经过大范围转移,绕道福建西部,转移至兴国西北的高兴圩地区。28日,红一方面军集结完成,全员仅3万人。

经过

双方前期的行动

7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行动,但是苦寻20余日后,无法发现红军主力。7月底。国民革命军突然发现红军主力已绕道开往兴国,蒋介石判断红军的目标是西渡赣江,于是命令各部压缩红军活动空间,意图将其主力困在赣江东岸加以歼灭。

毛泽东、朱德的初期计划是寻机从富田突破包围圈,将深入中央苏区的敌方主力部队置之不理,而扫荡其后方留守部队,待到其主力回师援助的时候,寻找战机歼灭其孤立部队。但是,当红军向富田前进之时,被国民革命军发现,11、14两师抢先占领富田,将红军主力堵截在富田以南。

此时,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毛泽东立即决定改变战略,以地方部队红三十五军伪装主力准备强渡赣江,主力部队于8月4日抢在国民革命军左、右集团军合围之前,在双方部队中仅有的40里缝隙地带偷越北上,转移到莲塘地区。

双方的决战

参见莲塘黄陂战斗、高兴圩战斗、老营盘战斗、方石岭战斗

8月7日,红军主力在莲塘歼灭第47师一个旅,随即在良村歼第54师大部。8月11日,在黄陂歼灭第8师约四个团。此时,国民革命军方才发现赣江边的已经不是红军主力,迅速回师北上。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再次派出诱敌部队红十二军向乐安前进,主力则返回兴国休整。8月下旬,当国民革命军发现红十二军并非红军主力,再度回师兴国时,已是强弩之末。9月,唐生智联合桂系、陈济棠、石友三等人,拥戴汪精卫在广州设立“国民政府”,向衡阳进军。国民政府不得不命令国民革命军撤出战场,准备转入平叛。红军于是迅速展开反攻,9月7日,红三军在老营盘歼灭第9师一个旅,9月8日,红军主力在高兴圩遭到十九路军的激烈抵抗,被迫撤退,9月15日,转而在方石岭全歼第52师及第9师残部。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不得不返回南京,至此,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以红军的胜利告终。

后果

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将中央苏区的江西部分和福建部分连成一片,其势力达到21个县,人口250万人。但是,随着军事压力的消失,王明、博古等留苏派和毛泽东等本土派的矛盾开始显现,双方开始了激烈的权力争夺。

同时,由于蒋介石嫡系部队长久被牵扯在江西前线,国民革命军中各派系的矛盾开始呈现,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当年12月的宁都暴动都是各派系矛盾的体现。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无法继续全力剿共。

由于双方内部矛盾的上升,大规模军事行动停止了约1年的时间。

待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