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

2020-06-15 财经 137阅读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可能加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扩展到全球,造成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严重问题。1.1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机遇经济全球化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机遇:(1)实现生产要素的互通。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在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经验、人才、技术等方面受益匪浅。(2)降低学习管理经验的成本。跨国公司在攫取利润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其管理经验,我们将更有机会从管理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3)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1.2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危机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而国际经济的动荡和波及效应,会使任何单个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与市场力量的对抗中都处于弱势。国际经济安全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将由此受到严重的威胁。(2)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化不是天下大同,而是充满了强强之间、强弱之间激烈矛盾和斗争。20世纪是世界经济空前繁荣的世界,也是人类贫富最为悬殊的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进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北国家差距持续扩大的时期。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国家,其收入只占世界总收入的6%。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信息贫困”中,将有可能被剥夺参与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机遇,两级分化由此会进一步加剧。(3)强势经济易于导致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当前,发达国家不仅控制着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现有的国际机构,而且是经济全球化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这一状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十分不利的。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不听从其指挥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困难,甚至使有些国家的产业陷入绝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高科技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却因客观存在的科技水平差距而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参加竞争。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自己的优秀人才被跨国公司尽行收罗的危险。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借此输出他们的价值观,以求从根本上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推行其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建立文化霸权。2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1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经济全球化的优势,获得的利益。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世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集中精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传统工业和一般技术成熟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器,是实现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目前,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只有5家。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全球性的联合、兼并和扩张,进一步发展其高度发达和高度集约型的经济,使其产品竞争力始终高居世界领先地位。2.2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确实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潜在的巨大机会;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现状,从而在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中处于不利地位。很明显,经济全球化趋势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评定各方面的关系,权衡利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参与战略和对策选择。3中国的应对态度和策略3.1中国的应对态度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势不可挡的,我们需要客观认识它;其次必须要认清,“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再次,跨国公司是全球化主要支配力量,经过农业、工业、信息业的多次发展浪潮推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的生产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经济已融入了这一场洪流。3.2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我们的基本国情,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坚定改革开放,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累计利用外资规模超1.2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2003年至2011年,我国共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9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已20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2)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3)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5)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参与国际接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经济。资料来源于:/2/view-4332413.htm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