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故事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好像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后来,“自相矛盾”变成了一个成语被固定下来,用来揭示那种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现象或说明一个群体间的相互争冲突。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原文如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世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随处可见,但是,用“矛盾”两点字来表示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让这个寓言故事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