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历史上,唐睿宗李旦共有六子,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六子李隆悌,除第六子早亡外,其余五子都健在,长大成人。
李隆基和李成器在立太子一事中,却表现出处处礼让的高风亮节,后面先天政变时,弟弟李范也跟他上阵,助他成就大业。
李家的兄弟,个顶个是才子,李成器和李范都精于音律,李隆基更是音乐天才。
李成器是刘皇后所生,而李隆基、李范、玉真公主、金仙公主是德妃所生,他们同父异母,且同一天丧母。
当时李成器11岁,李隆基5岁,李范4岁,金仙公主3岁,玉真公主2岁。一群失去母亲的孩子相依为命,不分嫡庶,兄弟姐妹自小沐浴着政治风雨,所以感情特别融洽。
李隆基即位后,李成器晋封司空、太尉、兼任扬州大都督。
开元四年为避李隆基成皇后尊号改名为李宪,被封宁王,实封五千五百户,历任泽径二州刺史。李范和李业因“先天政变”有功赐封,二人并五千户,李范为并州大都督,太常卿、左羽林大将军后为太子太傅。李业为羽林大将军,荆州大都督,开元初年拜少保,累任历州刺史。
早在698年,李隆基兄弟五人便搬出宫廷分院同居,后武则天曾赐长安兴庆坊,也称五王宅。李隆基做皇帝后,兴庆坊因他曾住过便成了行宫。当时,李宪住胜业街东南,薛王李业在胜业的西北角,申王李捴和歧王李范于安兴坊东南,赐诸王的宅第,恰环绕李隆基的皇宫。
无论宁王、歧王,府上多半是文人雅士,他们或饮酒吟诗或作画。这样李隆基便在兴庆坊西南置楼,政务之余,时常登楼远望,聆听诸王府的乐声或登楼设宴召诸兄弟同榻饮酒。李隆基也时常亲自驾临他们的府第,共叙兄弟之情,然后赐给他们金帛,兄弟互爱近古少有。
宫心计2深宫计李成器为什么拒绝当太子生在帝王之家,很少有人不想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甚而为此勾心斗角、手足相残。但宋王李成器却为何坚决地将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呢?
唐景龙四年,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弄权的韦后与安乐公主赶下了台,大唐终于结束了由女性主宰的命运,唐睿宗正式登基,立谁为太子被提上了皇家最紧要的议事日程。
太子之位,李成器并不是没有坐过。事实上,当父亲睿宗还是祖母武则天的傀儡时,年仅六岁的他就已经被立为太子。
毫无实权的父亲时刻担心自己会像哥哥们一样被祖母杀掉,所以年幼时李成器就常常能感受到那份恐惧。姑母太平公主一向野心勃勃,之所以选择自己而不是三弟,只是因为自己软弱好控制。
即使自己以后能登上太子之位,恐怕遭遇也只能和当年的父亲一样,成为姑母问鼎最高权力的垫脚石。而能与姑母抗衡的只有三弟李隆基,他不但拨乱反正有功,而且手里握有兵权,总之各方面一对比,自己除了长子这个名头之外,什么地方都不如他。
既然自己能力所限,不可能当一个令人心服口服的太子,与其做姑母的棋子,不如干脆给三弟做个顺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