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应做演示实验多少个

2020-05-31 教育 121阅读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而实验教学就能很好地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于一体。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有所启迪和收获呢?那就是:实验时应做到“六多”——多看、多做、多思、多说、多听、多评。
一、多看
“想到没想到,看了才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异想天开》之《想到没想到》栏目的宣传口号。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到了,我们就相信了,就明白了,这说明了看的重要性。
看,不是随便地看,而是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科学实验的显著特点,同时教会学生观察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科学实验时,不管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都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观察。要引导学生看清、看全事物的真实面貌,更要学生发现平时没留意的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正确、清晰的事实,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学生还能从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比如做《热水变凉》实验,将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连续测量十分钟,这时要适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他们会发现开始水温下降很快,最后越来越慢。最后学生们得出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由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其教学效果是言语传授无法比拟的。
二、多做
“你听见了,你忘记了;你看到了,你明白了;你做过了,你记住了。”这说明了做的重要性。法国科学教育以“动手做”为口号和切入点,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体现着学生作为主体的生命历程。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记忆与思维主要以直观形象为主。而动手做最能展现事物的直观形象。
我们老师只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的感知,经历科学的过程,学生就能从中获得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上,学生做实验很多都是草草收场,学生并未“尽兴”。有些教师一发现一个(一组)或者是几个(几组)同学做完或做对,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学生停止实验,觉得部分学生的成功已经与教师要的结论相吻合。这种做法与科学教学原则明显相悖。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科学课的显著特点,学生都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实验如果不能取得数据并得出结论,那等于没做。所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让孩子们多做,做足,做深。
比如教《小车的运动》一课,做实验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们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弄清变量与不变量的关系,然后让孩子们多次地、反复地做实验,获得数据,并从中探究规律。学生们通过“真刀实枪”地“搞”出来的有关结论,将使他们终生难忘,而这一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三、多思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探究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制定计划、实验搜集信息、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必须学会思考。如果对一些现象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永远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思考阶段,科学家进行实验,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也可能就是“胡猜”。所以,学生在实验时,有关科学的结论,应让学生敞开思路无所顾忌地想,甚至异想天开。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处处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而且需要学生的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学习需要多思,需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比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教师一上课就出示一个电磁铁,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而后让两名学生各取一个电磁铁(线圈铁钉不同),让学生观察哪个电磁铁吸的回形针多,为什么?这时可鼓励学生朝不同的方向想。思维就这样大放光彩。
四、多说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有各自的体会和想法,科学实验后,要让学生把实验过程和结论说出来。如果不让学生说,我们就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想的。不让学生多说,就不知道他们思维的全过程,不知道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就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达成共识。因此,实验后应让学生多说,给他们自由的空间畅所欲言,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责任。
比如教学《观察水》一课,学生做完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后,我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溶解现象,个别说,小组说,集体交流。这样反复交流,溶解现象就深深印在学生头脑中,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多听
善于倾听的学生就是善于学习的学生。在许多的科学课堂,不顾别人的想法,不注意倾听的现象比较严重。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我们要引导学生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产生智慧的碰撞。
如在《洗衣服的学问》一课中,当学生设计出不同材料去污能力大小的方案时,我就引导大家针对他的方案,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不但能认真倾听,还听出了别人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交流中,为方案的完善提供了很大帮助。
六、多评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做到“四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更注重学生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评价。
当有个别学生或小组同学出现合作,实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和优点时,我就不失时机给予评价,请同学自评,相互评,一堂课下来,评出最佳小组若干,给予加分,当分数累计到指定数时,便可获得老师的奖励。奖励就是一张卡片,一些实验材料、品,或者到科学探究室自主做实验的资格……
在科学课上做实验,学生动手又动脑,个个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正确引导,让孩子们多看、多做、多思、多说、多听、多评,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