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高级中学的学校轶事

2020-09-21 综合 260阅读

假校长
1948年春,省达中(现达州市高级中学)来了一个名叫苏集的校长,中等个子,常着西装,三十多岁。据说,他是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的好友,来此前是南京中央教育部的部督学。消息传出,大家自然刮目相看,对他特别“尊重”了。实际上人们在看他本领如何。不久,他处理了两件事,果然非同凡响。
一件事是学生要求请电力公司经理来校说明电灯昏暗的情况,该经理刚到校办公室后,学生便蜂拥而来,一片斥责谩骂,接着便是石头瓦块飞入室内,教职员们束手无策,苏校长立即赶来,冒着石飞瓦击,保护经理离开办公室,一面命令司号吹紧急集合号,并叫教育主任张文成向学生训话,事态遂告平息。通过此事,大家都佩服他临乱不慌,处事果断。
另一件事是他居然把国民党七十九军中将军长方靖请到学校来观看球赛,不久,达城大搜捕,其他学校无一幸免,唯有省达中安然无恙,无一兵一卒到校骚扰。苏校长又一次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从此以后,他竟把这个素来难治的学校,摆得平平顺顺。
苏校长到任三个多月后,万源县的省参议员娄元亮到成都开会,路过达县,听说苏集在省达中任校长,便到学校去拜会他多年的老友苏集。但是,待到见面时,竟大吃一惊,他根本不认识此人。娄元亮乃连道“误会”,匆匆离去。娄元亮在大惑不解之余,到成都后向当时四川省教育厅长任觉伍报告了此一情况。任厅长又转向南京政府教育部作了探询,答复是:确有苏集其人,但已于一年前因飞机失事亡故。至此,真相大白,来省达中任校长之苏集,乃冒名顶替之人也。
事后查明,原来这位假苏集与真苏集的夫人有点什么关系,当真苏集遭空难后,其有关证件被他骗得,来到成都谋取职务,于是便派到省达中任校长。不幸偏遇真苏集的老友娄元亮戳穿了骗局。
省教育厅长自知上当受骗,但又不敢张扬。于是在学期快结束时,电令苏集到省述职。假苏集知事已败露,但仍强装镇静,他在学校会议上,高举着电函向大家宣称:“你们看,要我到杭州去当市长,我才不想干呢!”第二天,这位“苏校长”带了一大笔公款,以到省教育厅报告工作为名,大摇大摆地坐汽车离开了达县,事后下落不明。
廖季平为达高中创办立过大功
2007年是达高中(原绥定府中学堂)创办104周年,达高中有辉煌的过去,光荣的历史。早年无产阶级革命家、西南军区副司令、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王维舟曾在这里执教。它自创办以来为大巴山区、州河、巴河两岸培养了数万人才。刘伯坚、李家俊、唐伯壮、张元昌、秦仲芳、杨超、彭立人、李崇银、杨兴富、吴传竹、刘长凯等便是其杰出代表。达高中是原绥定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学堂,其实际创办人便是进士、成都尊经书院高材生、中国著名经学大师廖季平先生。据民国37年版《达县志》记载,廖季平光绪已丑(1889)进士,经术湛深,著作宏富。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绥定府教授,兼汉章书院讲席。光绪二十九年(1903),廖季平建议知府牛瑗,就汉章书院(院棚街文昌宫左侧)试办中学。实际上创意、策划、筹备都是廖季平,牛瑗只是挂名而已。1904年继任知府王熊移校达城西圣寺。1905年知府洪汝源迁东门外试武童骑射场(达高中旧址),1906年继任知府刘传福始定名为绥定府中学堂(有校名之始),1913年撤府乃由达县知事魏以瓒监办,改名“绥定联合县立中学”。旧《县志》记述“校长一职初由知府延聘,称监督”。撤府后(1913)由各县代表公推,呈教育厅加委。改称校长。校长之名由此始。廖季平1902年始来绥定府任府学教授兼主汉章书院讲席。1905年,慈禧才诏令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他却于1904年主动让出阵地,建议并积极筹办改汉章书院为中学堂,可谓眼光远大,开风气之先,真有一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气概。廖季平何许人也?他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死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初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继改字季平。祖籍湖北孝感,先祖明洪武二年(1376)迁川。先定居四川井研县东郊观音堂,后移居盐井湾。世代以务农和做小本生意为生。父,复槐,号继成,乡镇贫民,为人正直,识字不多,深明大义,乡里敬重。母,雷贞慈,井研千佛乡人,养蚕织布,无所不通。据说是翰林后代,共生五子一女,平行四。同治十三年(1874)入学为榜首秀才,光绪二年(1876)四川学政张之洞以高材生调入成都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光绪五年(1879)中第24名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殿试中二甲进士。授湖北某地知县。平以“亲老”为由请改龙安府(今四川平武县)教谕。他曾自署楹联“推倒一时,开拓万古。光被四表,周流六虚。”好大的勇气,好大的志气,真是千古一人,旷世宏论!纵观四川近代史上的蜀学人才多出自成都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尤以“尊经书院”为多。而廖季平恰是尊经书院的高材生,连四川学政张之洞也称他是尊经书院的“五少年”(即五位杰出代表,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也是“五少年”之一)。他的两位恩师,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而且皆器重廖,廖的地位和知名度由此可见。恩师张之洞是廖季平的伯乐,是清末仅次于李鸿章的洋务派大臣,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湖广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恩师王闿运,先在八大臣肃顺家教读,继入曾国藩幕府。此后任衡阳船山学院山长。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戊戌变法运动的主帅康有为曾与他交往,且在学术上很佩服他,大有相见恨晚之叹。中国国学界的先辈,顶级大师俞樾、章太炎(鲁迅老师)皆器重赞誉廖。四川国学大师,“五四”运动时的反孔英雄吴虞曾向他问学。1889年6月,廖季平应恩师、洋务派大臣张之洞之邀去广州,经苏州时见到大学者俞樾,俞赞其《今古学考》为“不刊之书”。鲁迅的老师章太炎曾直言:“知情者径谓康有为‘剽窃’廖季平的成果”。国学大师刘师培1912年入蜀为成都国学院长,“朝夕与廖氏讨教。”还称赞他“明于《春秋》,善说礼制。”康有为把廖“引为知己”,连梁启超也说:“有为治《公羊》,治今文也,其渊源出自井研(廖季平)、不可诬也。”国学大师皮锡瑞干脆说:“康学出于廖。”廖季平去世后,文字学家、辛亥革命先驱章太炎曾作《清故龙安府学教授廖君墓志铭》,赞誉“廖君之言多扬诩,末流败俗君不与。”1932年,龚熙吕在廖的追悼大会上说:“清朝二百余年,大江南北学者林立,四川独无一人列入著作之林,可谓大耻。自尊经书院设立,人材辈出,廖先生尤出乎其类。”这是对廖平一生至为公允的评价。1898年3月,廖季平与宋育仁等发起成立蜀学会成都总会(维新团体)。同年又与宋育仁、吴之英等创办四川第一报《蜀学报》。学术界将廖季平的《今古学考》与顾炎武的《音学五书》、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同誉为清学的“三大发明”实非过誉。廖季平一生著作有《群经凡例》、《今古学考》、《公羊补注》等,多发前人未发之论,以《知圣篇》、《辟刘篇》最为有名。辑成《六译馆从书》一四三种,已刊一一五种,版存四川大学。廖季平一生受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宗乾嘉汉学)、著名湖南学者王闿运(探求文字隐寓着的微言大义)影响较大。他师从张、王,学习中善于思索,又不囿于陈说,1885年撰成《今古学考》二卷,充分地深入研究考定了今古文问题。1889年因“今古学考”被罢四川龙安府教授职,以后历任松潘厅、绥定府(今达州)教授。再后任尊经书院襄校(院长助理)、射洪训导,又先后主讲嘉定(乐山)九峰书院、资州艺风书院、安岳凤山书院,任山长。清末民初曾任成都高等学堂(川大前身)、成都府中学堂、存古学堂教员。1911年任《铁路月刊》主笔,鼓吹“破约保路”,支持保路运动。1913年任四川都督府枢密院长,对川中军政多有谋略。1919年中风,1921年后任成都国学院院长、成都高等师范、华西大学教授。晚年名书斋双鲤堂。1924年后回转家乡不再外出。1932年二月病逝,享年八十一岁。追悼大会在成都举行,蒋介石、戴季陶、孙科等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敬致挽联,表达对这位先师的传人、后生之先师的哀思和崇敬之情。廖季平一生屡变其说也不能自适,以至于六次改变自己的学说,他既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经学奇人,他不愧是学人的良师,治学者的楷模。根据达州市委宣传打造“名人、名山、名节”的正确决策,宣传名人,应宣传廖季平,使达州人民永远铭记廖季平先生创办达高中的功劳,建议达州市高级中学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把廖季平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在校园内为廖季平塑像建亭,立碑记,建诗碑,不使圣贤寂寞,以志永远不忘!
1948年间,物价飞涨,既苦了百姓,又苦了学生。3月15日的米价为每老斗90万元,到16日便突然爆涨至150万元,17日又飞涨至200万元。此时,1000元及2000元一张的钞票,因其面额太小,已被人拒绝使用。商店大多关门,怕卖了买不进来。形若摆饰,人心惶惶,纸烟已涨至每支一万元了。
1948年6月29日,因快放假了,学校伙食团将本学期所剩盐巴给学生每人退了2斤10两(16两为1斤),折价为45万元。
1948年11月16日,经过连续地贬值之后,法币(当时中国的流通货币)形同废纸。从这天起,停止使用法币,改换金元卷。
学生们放假回家时,虽腰缠万元,却住不起一宿旅店,吃不上两顿饭,因为吃一碗米饭加泡菜汤也要支付3万元,可怜的学生们只能露宿街头,叫苦不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