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一个有关基督耶稣的故事

2020-09-14 文化 140阅读
耶稣除了在基督教的圣经中有记载,在任何国家的官方历史文献中找不到任何有关耶稣的记载。而耶稣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不仅官方无记录,就连基督徒们也不知道。一个疑点如此多的人物是怎么成为基督教的“上帝”了呢(只是基督教的上帝,犹太人至今也不承认这个山寨版上帝)?
耶稣神话的形成:
基督教基本上是希腊文明与犹太文明碰撞结合的产物。希腊的神话及宗教,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犬儒主义及斯多葛主义的说教等都曾对犹太人的传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犹太人面对希腊文明的冲击,就像鸦片战争后中国人面对突然袭来的西方文明一样,有人极力抗拒和排斥,也有人主张学习和吸收。于是有精英开始试着把希腊文明与犹太文明结合起来,比如他们引进了柏拉图的“理念”(Logos)。柏拉图的“理念”是哲学家洞察真理的桥梁或媒介,犹太人因而创造出一个先知与神沟通的中介——“神的儿子”。起初这个中介像“理念”一样只是个抽象概念,或称“圣灵”,他只在天上向先知们传递神的话语。那些像保罗一样的精英自称是先知,并把从希腊文明中学来的新东西用来教训大众,声称是来自“圣灵”的启示。同时,他们又在犹太人自己的经书中吃力地为“神的儿子”或“圣灵”寻找根据。他们可能在一些“非正典”的经书中发现了一个名叫耶稣的大祭司,说他在很久以前死后复活升天了,于是很自然地将这个升了天的大祭司与“神的儿子”或“圣灵”联系起来。比如,希伯来书7:1-28就暗示,耶稣是亚伯拉罕时期的撒冷王麦基洗德,既是“神的儿子”又是神指派的“永久大祭司”。那时耶稣的地位与神还差得很远,把他作为“圣子”与“圣灵”“圣父”合称为“三位一体”是后来在第一次大公会议上才人为确立的教义。
由于保罗说自己不比十二使徒最大的小,只是在他们之后遇见耶稣(准确地说应该是耶稣的幻影),所以十二使徒所属的教派与保罗当时对耶稣的认识差不多,都认为耶稣在古代某个时候死而复活了,并向大众声称耶稣现在在天上以“圣灵”的身份向他们传达神的话语或下凡附在他们身体内给他们启示。这样一种信仰,当时在犹太人中会有一定吸引力,所以发展得还算顺利。保罗由于其外籍人的特殊身份,积极主张对外邦人宽容和开放,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十二使徒死后,他们的追随者为了与保罗派竞争,自然也想给信徒们提供某些实惠。由于没有人确切知道耶稣是什么时候的人(有的说是亚伯拉罕时的大祭司,有的又说是大卫的后代),于是他们就编造了一个不久前的拿撒勒人是耶稣,宣传他在生前曾行种种神迹和治病救人,并承诺信奉他的人,除了可像他一样升天获得永生之外,也会像他一样在现世行种种大能。他们很自然地把原来在天上的或附在十二使徒身体中的耶稣宣传为一个真人并亲自给十二使徒传教,而且开始改称使徒为门徒(使徒原只是天上“圣灵”的信使,门徒则成了人间耶稣的追随者)。
这个始作俑者就是<马可福音>的作者,他所编故事的题材主要来源于《荷马史诗》及其他希腊神话、犹太人经书中的故事及预言、或某个不久前被罗马人钉十字架的真实人物的受难情形(此受害者的名字都不一定叫耶稣,比如<死海书卷>中提到的那个昆兰社区的领袖)。这个可能的真实人物的一些受审或受难情形只占<马可福音>内容的很小部分,却造成耶稣是真人的假象,并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迷惑作用。简单地说,就像10%的真实内容给90%的虚构内容披上了合理外衣一样。
另有不少学者认为,各福音书中根本没有任何真人真事。他们认为,先是马可根据希腊文学及传说、犹太经文及一个纯粹虚构的受审受难情节,把耶稣描述为一个人间楷模,但由于其故事情节太不真实,于是就有很多人在<马可福音>的基础上编写自己的福音书,其中很多版本甚至把耶稣描述得完全像个真实的俗人,以至于后来都遭到教会的封杀。
基督教创立之后几个世纪的罗马帝国,到处弥漫着无知和迷信,没有多少人识字,书贵得像黄金,能接触书本的人基本上是些贵族。社会上到处流传着鬼和神的故事,而且很少有人会怀疑。例如,那时如果遇到“月食”现象,全城的人就会一起敲打脸盆或吹嗽叭,喧闹震天,因为他们认为“月食”是由于巫婆念魔咒导致月亮下沉,利用喧闹声可以干扰巫婆念咒23。因此,福音书中许多被鬼缠身的故事及其他神迹能被当时的人接受就不足为奇了。
但“拿撒勒人耶稣”的故事在犹太社会却没有多少市场,因为一直信仰一神教的犹太人,很难接受神在现世会有儿子,而且神的儿子最后连自己都不能保护,而被活活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太人长期盼望的基督,其实是个人间英雄,他要在死之前成就举世伟业--他要让所有以色列人获得自由并重返家园,还要成为全人类的领袖,并让天下人都获得和平并信奉犹太教24。基督教所宣传的基督耶稣显然不符合他们的期盼,加之被指责迫害耶稣,所以犹太人从一开始就很抗拒基督教。但基督教在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