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沉迷网络而误入歧途的例子

2020-05-21 社会 268阅读
据调查,失足少年中,80%曾沉迷网络游戏。网吧的不良环境和网络的不良内容均易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思想,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因。向红强调,对网络游戏的痴迷,强化了他们的好斗性和暴力行为倾向。
“无钱玩网游而抢劫杀人,17岁的李飞就是一个代表。”2006年,他伙同他人抢劫李涛和孙华,进而将两人带至一废弃幼儿园内殴打,后竟萌生了杀害两人的想法。
“他们用这种行为,来寻找网游中那种类似的快感。”向红说,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后,往往分不清虚拟和真实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容易模仿网游中虚拟人物的过激行为,导致犯罪。
向红介绍,李飞最喜欢的网络游戏就是《魔兽世界》,这款游戏也曾经是未教所里很多孩子的最爱。为了让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更加厉害,他们就必须不停地打怪兽。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形成暴力、冲动的个性。
“不少孩子喜欢玩‘CS’之类的网游。”向红说,未成年人谈到这些游戏时,提得最多的就是“爆头”、“秒杀”、“被虐”等充满暴力的词语。未成年人在这些充斥着暴力打斗的“杀人”游戏中,寻求刺激和过瘾。为了让自己比其他玩家更强,甚至逃课“练级”。
向红发现,未成年人沉溺网游后,容易在沟通、协作、情感等方面出现障碍,变得焦躁易怒,性格孤僻,严重的还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喜欢用冲动暴力解决问题。由于沉迷网游,这些未成年人渐渐在游戏中养成了“霸王”脾气、个性也变得残暴冷漠。他们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反而渐渐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轻视他人权益,甚至藐视他人的生命权。
一些留守儿童逐渐变得玩世不恭
在失足少年中,有不少孩子都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向红说,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出现逃学、厌学、辍学等情况,不愿意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他们逐渐形成了冷酷、玩世不恭的个性,而这种性格容易成为犯罪的心理基础。
张涛住在綦江县古南镇的一座自留山僻静处。13岁时,同村女孩吴茜对他刚过世的爷爷说了一些带有侮辱性的话,张涛就将吴茜推倒在地,并用手捂吴茜的口鼻致其昏迷。在吴茜将要苏醒时,张涛又用手卡、膝盖压其的颈部等方法致其窒息死亡。
张涛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就是爷爷带大,爷爷去世后没有人照顾他。他是一个生活困难,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留守儿童。
向红指出,家庭残缺和家庭教育的缺位,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在犯罪前有不良行为时,缺少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因为父母离异或在外打工、做生意,同祖辈一起生活,形成了较为普遍的“隔代管”现象,这种情况往往无法对未成年人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监护作用,从而错过了及时纠错的最好时机。
向红介绍,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在犯罪时,都不知道或不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和预防尤为重要。向红总结了十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提醒家长注意:经常不按时回家、逃学旷课、交到不良朋友、吸食毒品、过早喝酒或酗酒、抽烟、偷家里东西、想什么就要什么、贪小便宜、赌博。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