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鉴定
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必须达到不含有其他微生物的纯培养程度,才能进行系统鉴定。系统鉴定就是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抗原性和病原性等检测,并用已知标准免疫血清确定分离细菌的属、种和型。微生物鉴定的程序通常是根据其形态,生长、生化特性等定种,最后根据抗原的免疫血清学检查定型。
(一) 形态学检查 各种细菌的形态,在适宜的环境下是相对稳定的。但环境的改变,如培养基条件的改变,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作用等,均可使细菌产生不规则的形态,并可出现细胞壁的缺陷和多样性。为此,在作细菌形态鉴定时,必须按被检菌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适宜的培养时间和检查方法,才能作出正确的形态学鉴定。形态学检查一般包括二方面: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
1.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主要观察细菌在固体、液体、半固体,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在固体培养基上要观察菌落形态、大小、颜色是否均匀一致,表面是光滑湿润,还是干燥无光或呈皱纹状,边缘是整齐还是不规则,菌落是隆起、扁平,还是乳头样,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中,要观察培养基是否呈均匀浑浊,管底有无沉淀,液面有无菌膜,是否产气等。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应观察细菌是否沿着接种线生长,是呈毛刷样生长还是均匀生长,上下生长是否一致。在鉴别培养基上,应观察其生长情况是否与预期的相一致,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还要观察是否溶血及溶血圈的特点,在某些培养基上还要注意是否有臭味等。
2. 显微镜观察 在作细菌个体形态学检查时,要根据被检菌的种类和检查项目,选用相应的染色方法,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培养基以及细菌培养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以18-24小时(生长时间长的细菌除外)的幼嫩培养菌为宜。例如,作革兰氏染色检查时,培养时间长的陈旧细菌,可能由阳性变为阴性。作细菌运动性检查时,液体培养基的幼嫩培养物(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最为适宜。作炭疽荚膜染色时,因炭疽杆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形成荚膜,而在动物体内形成明显的荚膜,因此,应先接种小鼠,取死亡动物的病料作涂片标本镜检。作鞭毛染色时,以液体培养基为宜。芽胞的形成,因细菌种类不同,往往对培养条件如培养基、空气和培养时间等而异,但一般均要求较长时间。镜检时除注意其基本形态结构和大小(要用测微计测量)外,还应注意其排列状态、菌端形状、有无两极染色、有无形成芽胞和荚胞等。必要时可用电镜观察其微细结构。
3. 常用的几种染色方法 涂片用的载玻片需用清洁液洗净、擦干、不留油质,否则培养物不能均匀地推开。被检材料如果是肉汤培养物,用铂金耳环取一滴,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涂抹的范围约有手指甲大即可。随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之固定(即火焰固定);被检材料如果是固体培养物,先滴一滴水(常用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用铂金耳环取少许培养物,在水滴中混匀,培养物不宜太多,菌体看不清楚。脓汁、淋巴液、乳汁也按同样方法制备抹片。血液和病变组织,直接涂抹在载玻片上,组织抹片也不能太厚,否则看不见细菌,细菌培养物抹片用火焰固定,组织抹片常用甲醇或甲醛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