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因改造的生物是否会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对环境的危害?面对基因改造生物可以带给人类的巨大收益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人类该何去何从?昨天,在由国家环保总局主办,由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生物安全培训班上,到会的各路专家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到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上。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司柏成寿告诉记者,通过基因方式对生物体进行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多物种在改良后产量有了增加,也增强了防御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改良后的品种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
他举例说,像“抗虫棉”,这种棉花经过一定的基因转化后,可以使自然界中原来危害棉花的害虫死去,但它也可以使很多非目标的有益昆虫死去。还有一些农作物被注入一种抗除草剂基因,当农田中施加除草剂时,所有的杂草都会死去,只保留下农作物本身。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抗除草剂的农作物会和杂草出现杂交,这种杂草就被称为“超级杂草”,消灭起来就非常困难。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许崇任和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刘标还列举了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转基因作物事件,包括:将巴西豆的基因转入大豆,虽然可以改良大豆营养组成,但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转Bt基因玉米可以提高有益昆虫绿草蛉的死亡率和延长发育时间。用食转基因马铃薯的蚜虫饲喂瓢虫,会影响瓢虫的生殖力及存活。而蚜虫是温带作物中重要的害虫,瓢虫是其天敌。
据了解,大规模应用转基因生物至今的十几年中,尚未出现因转基因生物引起的危害事件。人类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专家们认为,人类有能力控制转基因技术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关新闻资料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来说确实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安全性也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2000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科学院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就“转基因植物和世界农业”发表联合声明,指出转基因技术在消除第三世界的饥饿和贫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认为应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研究,以保证转基因生物安全与应用的健康发展以及环境和食用的安全性。
摘自:《江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