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批香港来美移民是在20世纪60年代抵达的,主要分散在东西海岸。从70年代开始直到90年代,是香港人移民美国的高峰期。根据全美人口普查的统计,2012年纽约州有近4万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出生在香港,而全美一共有将近22万香港移民。
1950至2008年美国香港移民人数变化(数据来自国土安全部“移民数据年鉴”)曼哈顿唐人街在1965年以后迁入了大量香港移民,加上最早进入唐人街的台山移民,以及1965年起同期迁来的广东其他地区移民,粤语成了唐人街的主要语言。而在香港移民的影响下,唐人街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形似香港的小社区,常常被称作“小香港(Little Hong Kong)”。
早期的曼哈顿唐人街景象(图片来自纽约历史学会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尽管资产和知识水平都优于其他亚裔,很多初到纽约的香港移民生活水平却明显下降了——这和唐人街的生活条件不无关系。纽约市立大学的移民研究人员曾采访过一位香港移民阿明(Ming),他们一家人从1968年起就住在唐人街,前几年才为了父亲看病更方便而搬去布鲁克林。
年近七十的赵文笙很有精神,也很关心时事。除了美国本土的政治社会新闻,赵文笙还一直关注着内地和香港。早年的很多香港人对内地心存疑虑,但赵文笙是很早就与其他华人移民亲近,也以开放心态看待内地的香港人之一。香港回归20周年的时候,他跟我们说,家乡这20年的变化他一直在看,看到香港得到很多机会,发展也很好,“我自己对中央政府的态度也在改变,感情越来越深。”
柏嘉礼(左)与朱瑞雯在香港驻纽约经贸处朱瑞雯大概一周前才离开香港。采访时我问她,就她所见,为什么香港社会里有人要搞“港独”,她说了一句话:“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
香港驻纽约经贸处处长朱瑞雯:一些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前途没有信心,没有信心是因为他们了解不多。我跟着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跑了内地很多省份,每到一地都会和在当地工作的香港人或是学生见面,听到的反应都是他们到了内地才发现,内地和在香港报纸上看到的很不一样。所以我们很鼓励香港年轻人多到内地去走、去看,去学习、工作、甚至只是旅行,他们就会体验到内地的发展和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