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浦北路校区门口发生了震惊的"砍杀小学生"事件,2名小学生当场身亡、2名小学生和一名家长受伤。
砍人的男子被当场抓住,他杀人没有理由、没有对象,纯粹是为了报复社会、用弱小的孩子为自己的失意人生做陪葬。
他活下来了,可是那些无辜的孩子、无辜的家庭却可能永远没法从伤痛中走出来。
无数人为死去的孩子哀悼,在他们生命消逝的地方献上鲜花。
然而,这场事件的受害者远不止受伤和去世的学生及家长,还有更多目睹凶杀现场,和曾经与逝者朝夕相处的孩子们——这些隐形受害者的痛苦同样不能忽略。
毕竟得知,甚至看着身边的人突然死去,连常爸这个成年人都要缓好几天,更别说一个小孩子了!哪怕不认识,一想到这场悲剧发生在学校门口,就足以令人毛骨悚然。
在我们还没来得及给孩子讲"死亡"这回事儿时,他们却可能先目睹和体验了死亡。
自己的家乡发生了这样的事,专栏作者小马君也痛心不已,结合之前自己的亲身经历(美国幼儿园同事自杀),这期他就来为我们讲讲类似的悲剧发生,给孩子们的生命教育可以怎么做——连我这个成年人读后都很有启发。
本文干货
面对意外发生的死亡,大人应该和孩子主动沟通,但要如实说。
沟通前,大人要做好充足准备,了解孩子的应激反应、确定沟通的话题和目的。
用问句开头,让谈话更容易,也能了解孩子知道多少。
给孩子正面解释死亡,同时讲解生命和爱的意义。
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的情绪、眼泪,也要表达对生命的热爱,树立情感榜样。
上海那个令人悲伤的夜晚已经过去一周了。作为深深热爱着这座城市并且出生在上海的我,总想能为这件事情再做一些什么。
我们目前似乎还缺乏对孩子的死亡教育。意外发生之后,想必学校和家长也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和孩子说了学校周围发生的事情担心他们会接受不了或者睡不着觉。但是如果不说,似乎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以及校门口的鲜花,孩子是不可能完全不知情的。到底应该怎么做?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在美国亲身经历的故事。
那时我正担任副园长,刚回到园所办公室,就看到失控哭泣的园长。我下意识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赶忙回身先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然后,我听到了一个让我脑子嗡得一下不知所措的消息:我们学校,一个四岁班的主班老师自杀了。她父亲早上打来电话告知了这个消息,并问学校是否还有她的遗物,下周可以来取。
我呆坐在办公室,情绪比园长好不了多少。要知道一周前我还和这位老师热情地打过招呼。后来,她说身体不适就在这周请假了。
稍微镇定点儿后,我们给区域主管打了电话。区域主管要求我们不要声张,当天晚上6点会召开紧急会议。
这可能是最难熬的一天,我和园长要装作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地面对老师、孩子和家长。晚上6点,区域经理准时出现。
我清晰地记得,大家一开始还在抱怨,为什么突然要加班开会,但当我们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突然一片寂静,紧接着就是长达30多分钟的哭泣。
等大家稍微理智一些,区域经理告诉我们她已经联系好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支持中心,可以为我们提供至少一周的帮助。
紧接着,我们就开始讨论:
下一步该怎么做?
如何告诉家长这些信息?
是否要让孩子知道?
对于家属我们能做一些什么?
关于这些,我们也没什么好想法,只是一致觉得需要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而不是发一个冷冰冰的文字通告。
第二天一早我和园长就分工,我负责与亚洲的家长沟通,她负责告诉其他家长。在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室后,我们叫住他们并告知了这个消息。有的家长当场就崩溃了,哭到不行。同时,我们也告诉家长,他们有权利选择是否告诉孩子。
最让我感动的是家委会的成员们,当天放学他们就主动找到我们,说愿意出钱出力,并且发动家长捐款,纪念这位逝去的老师。而且他们希望让孩子和去世老师的家属也能参与进来,让这位老师曾经为孩子付出过的爱永远留存在这里。
后来园所和家长共同制定了方案,制作一个爱心流动书架和一块纪念牌。孩子们会捐出自己最喜欢的书,或者这位老师曾经给他们读过的书。孩子们想一句最思念这位老师的话,由父母代笔写在书的第一页。这个书架会放在幼儿园最显眼的位置。
纪念会的当天,家属看望了这位老师曾经带过的四岁班级。这个班上的学生,面带笑容把书一本一本地放上书架。有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好,他们还会解释自己为什么挑选这本书。有一个小男孩说:"我最喜欢老师给我读这本书了,她会学里面各种动物的叫声!昨天我还梦见老师给我读呢!"
纪念碑牌与书架
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也看到了人性最美的一面。我似乎不再害怕意外,并且愿意相信再糟糕的事情,都可能变成一件正面的事情。
因为这次经历,现在如果你问我,该如何面对发生在上海的这场悲剧,我的建议就是:家长和学校应该和孩子说,而且要如实说、主动说,不添油加醋!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曾经为了更仔细地研究这个问题,我听了很多讲座,也读了不少美国心理协会的文章,很受启发,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是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的一次分享,专门谈了如果学校周围发生意外,事后成人应该如何与同校的其他孩子沟通。
在分享中,教授引用了中文"危机"的字面解释。他说"危机"有两层解释:危,表示危险的时候;机,表示机会机遇。虽然我们都不希望校园枪击发生,但是我们需要有应对这种危机的能力。
接着教授拿出了下面这张图,显示了人在危机发生前后的应变能力变化。
这张图从左到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最左边第一部分指的是人在危机发生前,正常情况的应变能力。
中间这部分指的是当危机发生时,应变能力的波动。
最后一个部分是当危机过去之后,拥有新的应变能力。
我们会发现,如果对危机的事后处理得当,并且孩子掌握了承受危机压力的方法,那么他们的危机应变能力会增强不少。
那么,学校和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了解危机发生后,孩子容易出现的反应。
这个时期就是上图中第二个阶段,极度波动,孩子会出现这些反应:
出现身体不适,比如肚子疼头疼等
非常担心和父母分开
行为出现倒退,比如突然开始尿床
睡觉出现问题,晚上不愿意独自睡
不断责怪自己,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什么避免意外
异常愤怒
……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面对这样事件之后有以上行为或情绪变化,请不要惊慌或焦虑。要知道这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走过这段波动的状态。
其次,主动和孩子沟通,掌握信息源头。
为什么要主动和孩子沟通,美国儿童心理学会专家这样解释:
其实无论成人是否主动去说,孩子对于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是有感知的,并且他们会通过所有的渠道去获取信息。这个时候信息可能出现偏差,成人的隐藏只会让孩子更加失去安全感。
为了让孩子远离不准确的信息,家长或者学校需要和孩子就这场意外主动沟通交流,并且让孩子相信你是可靠的信息源。
我们就拿上海的这个事件为例,看看家长和学校可以怎么做沟通?
1想清楚你想表达什么,目的是什么?
沟通前一定要自己先想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对方只是小学生,不需要分享太多细节。事先列好沟通要点,可以尝试对着镜子先做练习:
a.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试图挽留生命
b.有两个和你们差不多年级的小学生最终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
c.是因为一个坏人的一时冲动导致的
e.大家很痛心并且非常愤怒
f.有任何想法,随时和爸爸妈妈沟通
2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
晚饭后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可以让孩子更专注、不被打扰。孩子能更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毕竟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啊!
3问询孩子知道了什么
一般开场总是最难的,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你可以用问句。
比如你可以问孩子:"你听说最近学校附近的事情了吗?你能和妈妈讲讲吗?"既可以方便地引入话题,又能知道孩子了解的程度。
4分享你真实的感受,做情感榜样
无论你是愤怒还是难受,你要向孩子表达你真实的感受。让孩子看到你的脆弱甚至眼泪是非常重要的。
这在美国叫做emotional role model (情感榜样)。美国心理协会研究发现:面对压力,哭出来是最解压的。所以,适当表达可以缓解我们的压力。
而孩子呢,也会知道大人在面对这种危机的时候也会难受和痛苦,会愿意和自己分享,这是正常的感受。
另外,你还要告诉孩子,你依然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爱的,并且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
这样孩子也会学着大人,在面对危机时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依然坚信未来是美好的。他们原本的恐惧和焦虑状态也会慢慢缓解,并恢复到正常的样子。
5和孩子真诚地谈谈意外中的"死亡"
非常遗憾,这一次上海的意外中出现了死亡。可能会有孩子提出疑问:"妈妈,他们还会回来吗?妈妈,死是什么意思?妈妈,人为什么会死?"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协会的建议解释是:死亡代表一个人没有任何感受,不会感受到饥饿、口渴、恐惧或者受到伤害。不过这也代表着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们了。可是对他们的记忆,是可以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心里和脑袋里的。"
这也是我看过的最满意的答案。
6"我不知道"比你编出来的理由好
孩子可能会非常费解,可能他们会追问:"妈妈,为什么那个人那么坏,要杀他们?"
这个时候你可以抚摸孩子的头,温柔地告诉他:"宝贝,妈妈也不知道。"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觉得很安全。
总之,就是让孩子能正确面对这件事,尽量减少对他们心理上的影响——这也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希望学校的孩子们能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从这场悲剧中有所得、有所成长,在恐惧过后学会信任和爱。
也希望天堂里的孩子,能快乐幸福!
死亡,一直是我们所刻意回避的一个话题。但我们的孩子,却可能随时直面死亡。好的死亡教育,更能让孩子珍爱生命。
当周边的人突然去世、当意外发生,我们在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战胜恐惧时,更应该教会孩子该怎么面对死亡、面对悲剧。从死中获得生的力量、生的热情,获得爱和温暖。
非常感谢小马君的肺腑之言,希望尽快有专业人士介入,给家属、受害学生以心理辅导,但愿世上再无这样的悲剧发生,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平安长大。
文章来源:常青藤爸爸专栏作者小马君,如有侵权请联系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