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商业于去年出版的《国宝同仁堂》一书撰写,北京同仁堂的前身是乐家老铺,过去是乐氏家族“祖遗共有”世代经营的店。几百年以前,在江浙一带,当地老百姓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老郎中,穿布鞋披布衣,从这家到那家问医、行医、卖,老郎中与村人相处融洽,既治病救人,又谈天说地,闲话家常。这位老郎中,当地人称“乐家老郎中”,他就是乐家的祖先。乐氏的宗族意识很强。宁波乐氏始祖乐人规为了不让乐氏宗族失序,纂修了乐氏宗谱,并以乐汝贞为第一世祖,在宁波居住繁衍了31世代以后,乐家才有人迁往北京,在那里才开始了北京乐氏家族。
乐氏家族迁往北京后,起初还是当铃医,靠走街串巷行医卖为生。和当时被达官贵人重视的正统坐堂相比,铃医在旧社会是一种民间医生,自成体系。民间的指缓州称号有串铃医、走方郎中、草泽医等等。他们当中有者针独特,治病有速度,有验、便、廉的特点,医疗上常常能见其效。那时,乐家后代乐良才继承祖传经验,经常出没于北京街头巷尾,手摇串铃,周游四方,治病卖,很受百姓欢迎。
乐家从民间铃医转变为正统,始于乐良才的儿子乐廷松。乐廷松除了象父亲那样走街串巷,另一方面也为了适应大城市的行医需求,开始学习经典理论和方著作。经过乐氏两代人的艰苦努力,至四世乐显扬时,他钻研医之术,后来成为清朝太的吏目,也就是掌管御医的高级医官,这才完成了朝向正统转哪胡变的使命,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于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同仁堂室,是个历史的起点,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乐氏家族把该年定为北京同仁堂诞生之日,而乐显扬就成为北京同仁堂的肇始之祖。唯蔽 乐显扬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为最。”他亲自拟定了堂名“同仁,为何起用这两字?他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同仁一词源于《易经》,意思是和同于人,宽广无私,有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之意。
关于这名字由来,同仁堂有另一佳话。同仁两字,原取自乐氏家传铃医留下来的刻有针灸穴位的铜人。铜人的模型是根据北宋名医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设计而成。乐氏家族原想用铜人为设堂制售物的奇异标志,后因考虑到铜人全裸而不雅观,转而联想到“铜人”的谐音“同仁”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