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类作文 近年来,全国许多高考学生因迟到而被取消考试资格

2020-04-25 教育 124阅读
2015年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天津卷的“我说90后”,2015年全国卷的“浅阅读”,2015年全国卷的“中国崛起”、辽宁卷的“高晓松醉驾案”等试题均属“时评类”作文题,赢得了全国师生及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因此这类作文题有逐年增加之趋势。
【题型宝典】
“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特殊议论文。时评类作文题主要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就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抒发真情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这类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可分为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及争议性的材料。下面针对不同材料介绍基本写作思路。
正面材料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牛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材料为正面材料,可当成一般议论文来写.写作思路基本可归纳如下: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引材料)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观点。(提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联系现实论证)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总结全文)
就此思路可列出如下写作提纲:
“引”——看到建筑工地上悬挂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赞叹之情。(亮观点)
“议”——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分析材料)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人们当前的工作与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深远的意义。(稍作拓宽,为下文联系实际张本)
“联”——其实,何止建筑要质量,教育更要讲究质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质量第一。(联系老师、学生、学校实际来谈)
“结”——培育人才是国家之根本,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才,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只有育人育本,讲求质量,社会主义大厦才能永远高高屹立。(小结全篇,干脆而不离题;照应材料,简洁而不重复)
反面材料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据《重庆晨报》2015年3月12日报道,家住河北的刘喜梅女士3年10次来重庆,目的只有一个——劝儿子回河北老家,到国企端个“铁饭碗”。(高考作文)27岁的儿子冉杰希(化名)在母亲的“折腾”下,多次逃避,女友分了、工作辞了、手机关了,想法只有一个——按自己的方式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折腾”一词来看,母亲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故为反面材料,可采用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来行文:
第一步,开篇引用报刊的新闻报道。高考作文--高考作文之时评类作文题应对技法高考作文--高考作文之时评类作文题应对技法。(略写)第二步,对报道进行简要解析,作为过渡。(略写)
第三步,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剖析“母亲”做法之错误。(详写)
第四步,联系社会上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详写)
第五步,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详写)此论证结构,前三步为“破”,后两步为“立”,以此结构可进行以下解读:
“破”——谈论“他进国企好,还是留在重庆好”,其实未必与“他”有关,我们只是把自己代入那种情境中在做选择。而真正的“他”怎么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的快乐,并非只取决于安稳、收入、亲情……选择也可以让人快乐。有选择,才有自信,才能活得精神。
“立”——未经省察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不能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作出决定,那么即便在别人安排下顺利地生活,也会感觉活得没劲。所以有时候,孩子的不顺从不是反对家长安排的路,而是反对安排本身。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不必为不能成为父母的附属品而内疚。当然父母也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别把一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2015年杨元元考上大学后,杨元元的母亲就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住杨元元的宿舍,吃杨元元的食堂餐,控制杨元元的一切活动。杨元元成了无法按自我意识行事的躯壳,最终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小鸟在笼子里,有吃有喝,不用担心风吹雨淋,但依然渴望天空。人何尝不是如此?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孩子一生负责!
争议性材料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