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科技的成就极其辉煌,在数学、地理、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却止步不前了,并全面落后于西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制度等方面来简要分析一下。
一、腐朽的封建制度束缚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统治长达2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完成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型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封建地主阶级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也曾求助于科学技术,从而使得我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他们并不倡导发展科技,相反还极力压抑和阻碍,封建专制统治对人们思想进行了钳制,对科学技术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阻碍。统治者们不仅在思想上禁锢人们,把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知识看做“奇技淫巧”,还对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家、发明家进行打击。中国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直接限制和否定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和技艺收到贬斥,严重抑制了近代中国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同时,闭关锁国政策加速了中国近代科技的衰落,从雍正时起到鸦片战争时止,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完全停顿。清王朝以天朝大国自居,对正在兴起的西方科技掩耳不闻、闭目不视,科学技术受不到国家的重视,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科学技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二、落后的社会经济阻碍科技的进步
中国的封建经济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政策,经济结构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即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近代科学赖以发展的经济条件,虽在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发展很不充分,而清王朝进一步加强传统的“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业、手工业进行掠夺、压制和摧残,严重阻碍了商业资本的正常发展和向手工制造业的转化。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及其缓慢,最终未能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使是到了清末,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出现了一些新式工业,但大多数都是封建统治者掌握的买办企业,民族资产阶级所办的实业力量非常薄弱。如此一来,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末,只能瞒珊而行。同时,长期的小农业经济和封建狭隘意识扼制了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落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像欧洲工业革命一样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缺乏强大的推动力量和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就难以起飞。
三、传统文化的固有缺陷不利于近代科技的产生
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哲学是儒家哲学,儒家伦理思想渗透于全民族的心理、意识之中,“家天下”的儒家文化观念占据统治地位,很多科技成果是根据经验总结得来的,只要能达到使用效果就没有进行更深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重经验而轻理论,过分强调实用性,忽视了理论上的深化和完善。由于过分重视科学的实用性,一旦现实没有直接要求,科学技术就失去了发展动力。例如,希腊人充分显示了理论的力量,其数学和自然科学在1000年以后依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而我国的数学是从计算技术发展起来的,曾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是却很少提出完整的公理化系统。同时,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分离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发展,科学精神与学术自由丧失导致科学信息匮乏。“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思想束缚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客观世界的探求,“尊孔读经、八股取仕”的精神枷锁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求同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体系上的自我封闭、自我完满和极端的排他性,否认了科学探索的独立价值和主体意识。
四、教育制度的落后成为科技发展的障碍
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学为主,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的内容很少,落后的教育与继续推行的科举制度使科技人才空前缺乏,严重地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近代欧洲为了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建立起各种普通学校和大学,开设大量的许多自然科学课程,培养各类科学技术人才。但是近代中国依然继续推行封建主义的奴化教育,跟以往的教育方式几乎无任何变化,大量的知识分子不是潜心于科学研究,而是热衷于‘学而优则仕’的官僚仕道,继续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进一步加剧了科技人才的匮乏。
另外,外国列强和国内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也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无法延续下去,频繁的战乱导致国家根本无暇顾及发展科学技术,这就使得本来就落后的科技水平愈发落后了。
总之,造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单一而论,只要我们认清了其症结之所在,扬长避短,中国科技一定会重新走在世界的前列,为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