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多角度去分析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020-09-14 综合 363阅读
你的问题有失误,其实国民党没失败,因为国民党仅是一个党派,到今天为止依然存在,怎么能叫失败。所以你的问题应当是:分析下国民党主政期间的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吧!
一、从政府组成上来说,国民党政府当时的组成,其实是一个联合政府,它当时除了国民党以外,还有如下几大派系:东北张学良的奉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阎锡山的晋系、冯玉祥的西北军、滇系军阀、黔系军阀等。所以说,由于政府中党派林立,大家自私自利,各有打算,导致心不齐。。三大战役时杜聿明被困,蒋介石让白崇禧靠拢杜聿明去解救,白崇禧说的话很有代表性“他杜聿明今天打光一个连,老蒋能给他补上一个营;而我白崇禧一旦损失一个连,老蒋毛都不给我一根”!所以说,一个党派林立不齐心的政府,是没有战斗力的。
二、从国民党执政期间的表现来看,当时确实是大失人心的。举例来说,由于当时派系林立,国民政府的军饷不能也不可能轻易的补充给其它派系的部队,所以其它派系部队的军饷都成了问题,士兵们强拿强买是常事,而这些帐最终被记在了国民党头上,所以这是一大失误,但也是国民党没办法解决的失误。
三、国民党政府期间,国民党为了保持一党独大,专门打压、分化其它派系。比如说川军出川作战,其实背地里就是国民党为了减弱川军团对四川的控制力专门指使去基本送死的,由于川军团无力抗衡国民党,只能被动接受。但这也给其它军阀派系们敲了警钟,所以其它军阀派系只要没利益,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一般不配合国民党。比如说阎锡山就是个典型的两面讨好,只要你们不进入我的地盘,你们爱干嘛干嘛去。
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决策性失误导致人心尽失。国民党政府本就不怎么得人心。偏偏抗日战争打响后,共军北上抗日,老蒋还要走“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个策略不能说是不对,但是当时抗战如火如荼,这时在搞内战,只能人心尽失。这也是为何老蒋最后被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逼宫,最后答应共同抗日的缘由,但是毕竟是被动型的,已成失去人心的定局了。
五、美帝对国民党的支持有限,而且距离遥远。而中共则获得了前苏联的最大力量的帮助。当时的2大超级大国,前苏联离中国最近,而且帮扶支持的力度很大。而美帝太远,且由于有国会的限制,对国民党的帮扶确实有限。因此一个是有可靠的大哥,另一个大哥不可靠。举例来说,前苏联当时击败德国后,反过头来一口气灭了日本关东军时,可是将全部军备留给了中共,包括日军投降的军备。而国民党呢?老蒋为了一点点军备,天天让老婆去美国公关,不断游说美国国会,就那要来的装备也仅够装备一个师的。。而共军方面,东北那可是武装了一个集团军啊。。。
六、从两党领袖的才能来说,毛爷无敌了,那十六字的游击战精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可怕难解的战争策略,直至今天,都没有任何一个策略能有效防范这种游击战。莫说两党争霸,就是日本人学了点皮毛后,都在太平洋海战的小岛争夺战中让美军吃够苦头。更何况越南战争,直接把美国人闹哭了!再说用人方面,毛爷从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你能达到战略目标就行。而老蒋老爱遥控指挥,这种指挥直接导致三大战役中国民党主力军团的溃败,别的不说,当时杜聿明已经判断出了共军意图,准备丢弃装备保留主力部队撤退,而老蒋的一个命令“不许丢弃我辛辛苦苦从美国要来的军备”,就直接导致几十万部队的覆灭,当时杜聿明如果成功突围,后面就不会有那么多国民党军队的投诚了,比如说如果杜聿明保存了几十万主力的话,那么随后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就不会轻易投诚的,随后就更没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举了,估计两党很可能进入划江而治的对峙局面。
七、当时全世界的抗战物资设备,最后大多进入了共军手中。这与国民党政府的失去人心大有干系。当时全世界的华侨以及各国支援抗战的物资,最后大多落入共军手中,而国军所获甚微,这也导致了两军的力量悬殊越来越小。
综上所述,国民党政府的失败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当然这仅是个人看法,还不完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