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太元年间有个以打渔为生的武陵人,沿着溪水打渔遇到一片美丽的桃林,便想要看一看林子的尽头。
一直走到桃林的尽头,渔人发现了一座有亮光的小洞口。渔人弃船进入狭窄的山洞,眼见得平坦宽广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各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田野里耕种劳作的人们,穿着打扮与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得。
村民看见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一一回答。村中人好酒好菜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人,都来打听消息。村民的祖先为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竟不知如今是什么朝代了,听了渔人的讲述都感叹惋惜。渔人逗留了几天后便离开。村里人告诉他:“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对外人说”。
渔人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并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城,告诉了太守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找,确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去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拓展资料: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