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传统风俗 蒙古国传统风俗 服饰 蒙古袍是蒙古民族传统服饰,男女均穿。有皮袍、棉袍、布(绸、缎)袍。女式袍子因地域和部族的不同而异,一般均以缎料为主,袍子上扎的腰带以整幅绸子为之;男子腰带喜用金黄色和橙黄色,女子爱扎紫和绿等颜色的带子。男子袍多用棉布料,也有用缎料。男子戴的帽子分冬夏两种,冬季戴皮帽、风雪帽,夏帽为尖顶圆帽和毡帽,妇女戴凉圈帽。帽子一般以兽皮作里,绸、缎、布料做外套。蒙古靴子为高统靴,有革制、毡制和布制的,上有传统花纹。 男子通常腰佩蒙古刀、火镰和鼻烟壶,妇女则喜用头饰。 在现代,蒙古牧区人仍多着蒙古袍,而城市居民则多穿现代服装,在庆典和重要节日时才着蒙古袍。
蒙古包 蒙古牧民至今仍保持着游牧生活方式,无定居房屋,靠蒙古包栖身。 蒙古包主要有三大构件:可折叠的网状围壁条木、搭起伞状圆顶的椽木、覆盖圆壁和顶棚的白色厚毡。蒙古包顶有圆形天窗,可以用来通风、采光、排烟。毡包有大有小,其共同点是适合草原上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 进入蒙古包后,主人会请客人坐至蒙古包中最尊贵的位置(后半部的座位),男宾应从左手方绕过摆放在蒙古包正中央炉子走向座位。主人用茶、点心、奶制品等款待客人。当主人敬酒时,如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尊敬和诚意。
哈达 蒙古哈达为丝制,长度不一,有蓝、白、黄、绿、红等五种颜色,其中以蓝色为尊。敬献哈达时,哈达的叠口应对着接受者。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时,应双手献上哈达,同时致祝词,接受者双手接过哈达,并自行将其搭在颈上;长辈向晚辈赠送哈达时,可直接将哈达搭在晚辈颈上。 有时向贵宾敬酒时,将酒碗置于哈达上,用右手献给客人,客人只取杯饮酒而不必接哈达。
敖包 蒙语“敖包”意即石堆,通常在行人经过较多的大路旁,是蒙古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祈祷、祭祀的场所,祭敖包是蒙古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人们常常到敖包祈祷、还愿,病愈的人则在敖包上留一件病时旧物,表明是神压服了病魔。有的敖包兼有路标或界标的作用。路过敖包的人一般均下马下车,按顺时针方向绕着敖包走三圈,并在上面添加石块,同时祈祷许愿。日积月累,有的敖包可高达数米,底基周围可达十余米。专门的大型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五月十三。 我国的蒙族同胞也有相同的祭敖包习惯。
生活方面 蒙古人喜欢马,故不喜欢吃马肉;送礼物时忌送帽子,因为帽子的口朝下,送人会损坏别人运气;穿蒙古袍时,忌捋袖子,因为这样会使人理解为要打架;在进入蒙古包时不能踩门槛;在接递物品时,以双手接递为敬,也可用右手,但不能只用左手接递。 此外,关于自然现象、人的行为道德等方面也有许多禁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禁忌已渐渐消失。
禁忌 自然方便:蒙古人忌往火里扔脏东西,不能从火上跨越,不能在火旁放刀斧等锐器;由于自古以来随水草而居,蒙古人特别崇敬水,认为在河里不能洗澡、洗脏东西,更不能倒垃圾、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