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的介绍,越详细越好,赏分一百。

2023-06-14 综合 40阅读
古代文学课程的历史与中山大学的历史同步,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广东大学即设有“中国文学部”,“中国古代文学”就是“中国文学部”的主干课程。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中山大学后,“中国文学部”也易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从此一直是本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晌搏空该课程从设立发展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
  中国戏曲史是目前最具全国影响力的课程,前辈学者董每戡先生的舞台艺术研究、王季思先生的《西厢记》研究等,都在戏曲研究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王季思先生主编《中国戏曲选》至今仍是许多高校采用的戏曲史教材,八十年代王季思先生还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全国戏曲史研究进修班,为全国高校培养了一批戏曲教学师资,此后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的进修教师和学生到本校学习戏曲史。他主编的《全元戏曲》(12卷)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黄天骥、吴国钦、欧阳光、康保成、罗斯宁等多名教授,形成了一个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少有的戏曲研究与教学群体,实力居全国前列。
 古代文学课程初期以中国文学批评史驰名,国内最早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作者陈中凡先生即在 1925-1926年间在我系任教,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即是与课程教学同步编撰的。1934年,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出版,至今仍是相当有影响的著作。20世纪60年代,黄海章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简史》,这是解放后直至80年代之间仅有的两种批评史教材之一。邱世友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和古代词论研究,在全国学术界影响颇大。本课程方向目前在编在岗的教授三名,课程负责人吴承学教授是全国中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他被誉为国内文体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孙立、彭玉平教授都是在全国古代文论学术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
  本学科教师在解放后各个时期都站在全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前沿。50年代,由詹安泰先生主编、容庚、吴重翰先生参加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 195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大学教材公开出版,是我国解放后最早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教科书之一;60年代王季思先生与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几十年风行不衰;80年代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选》至今仍是许多高校采用的戏曲史教材;在世纪之交,黄天骥教授作为分卷主编参与袁行霈教授主编的新《中国文学史》,是目前代表最新水平、影响最大的教材。(本系欧阳光、董上德老师也参加编撰)
古代文学课程以坚固的学科建设为基础。本学科为国家首批博士点,首批全国重点学科,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经过长期而精心的课程建设,我系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成为全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重要基地。1993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课程。在2000年广东省优秀课程的评审中,本课程成为全省唯一的古代文学省级优秀(A级)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从“文科基地建设”的需要出发,着眼于改革教学内容与调整课程结构,把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建立并完善了新的课程体系。其基本内容是以《中国文学史》教材为依据,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按时代先后分为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加上一门《中国文学批评史》,共5门专业基础课,再配以高质量的系列选修课及创作实践课,形成“专家、专著、专史、专论”四大研究系银塌列课程和“创作实践系列课程”互相支撑的课程新体系。在基本梳理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将重要的作家作品研究和专题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使本体系既具备深厚扎实的文学史研究基础知识网络,又以一些研究型、专题型课程的开设,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赋予传统课程以当代意义。
  “专家”方面的选修课程有——《先秦诸子研究》、《李白研究》、《苏轼研究》等;
  “专著”方面的选修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典籍选读》、《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宴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献学》、《诗经导读》、《史记研究》、《文心雕龙研究》、《红楼梦研究》等。 “专史”方面的选修课程有——《中国词学批评史》、《古代诗词发凡》、《唐名家诗导读》、《宋名家诗导读》、《唐宋名家词导读》、《晚明小品研究》、《中国戏曲史》、《古代小说史》、《傩戏艺术源流》等;
  “专论”方面的选修课程有——《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古代诗词理论》、《唐宋词学研究》、《唐诗研究》、《词史专题研究》、《文言小说研究》、《宋元诗社与书会研究》、《戏曲文化概论》、《宋诗与宋诗学研究》、《明末清初诗论研究》等。
  “创作实践课”的课程有——《诗词创作》、《散曲创作与鉴赏》、《诗词创作大赛》、《戏曲观摩与话剧创作》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