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根据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为:
预期性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PM2.5年均浓度值下降5%,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标率提高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市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加快释放改革红利今年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攻坚年,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加有力的措施和办法,落实好三年综改实施方案和2014年行动计划,力争在事关转型全局的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上率先突破。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清理暗箱操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建设太原农商银行,完善政银企“助保贷”合作机制,支持企业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投融资工作的统一规划和决策,引入社会资本和竞争机制,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部分县(市、区)开展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试点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城居保、新农保制度整合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建立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大引智引技、引进科技项目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产业互动,努力打造北京“副中心”。
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信息产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发展煤炭机械、重型机械、铁路装备等优势装备产业,培育壮大航天装备等潜力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支持罗克佳华、绿云云计算、中天信安防、众人科技等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产业。继续推进园区扩容、升级、增效,完善服务水平、功能和体系,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企业、人才、技术、投资落地。加快建设阳曲工业转型园区,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多元发展,确保具备开工条件的改造矿井全部开工建设,扎实做好钢铁、焦化、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引进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总部以及研发和运营总部,推进山西国际金融中心、汾酒集团总部、华润万象城、万达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打造省会城市高端价值链。以建设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市为抓手,加强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流通企业;以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作用,开展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网上批发交易,鼓励支持美特好等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加快三网融合,促进信息消费。加快太原工业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继续发展文化旅游、运动休闲、消夏避暑、婚庆、儿童娱乐等服务项目。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新建一批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一批田园风光美、乡土气息浓、体验趣味多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加快宝迪肉制品加工、蒙牛奶业、九牛牧业等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和规模化扩张,推动润恒冷链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现代宜居城市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坚持新城引领下的“五城联动”。加快汾东新区、晋阳新区建设,全力抓好滨河东路南延、汾河景区南延、晋阳湖改造、南站西广场和周边路网及山西科技创新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服务,努力把南部新城建成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创业、创造、创意、创新的乐园。加大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龙堡、东社、西寨、木厂头等13个城中村整村拆除和1万户棚户区改造;加速轨道交通2号线和建设路改造、南沙河快速化改造、中环路周边路网完善等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加快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小街小巷、道路微循环等建设和改造步伐,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常态化;加快公交场站、智能公交和公交专用道路建设,更新公交车1200台,新增公交专用道20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车7000辆,启动新能源汽车试运行工作。加大文庙、崇善寺片区,天主教堂、拱极门片区,文瀛湖、五一路片区,钟楼街、靴巷片区等四大块文物遗存相对集中的历史街区保护力度,今年重点实施钟楼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完善提升晋祠景区、太山龙泉寺景区、双塔寺景区,推进太化工业遗址在保护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县城和特色中心镇建设,搭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以道路互通、公交对开、通信同城、金融同城等为重点,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
四、狠抓省城环境质量改善,确保“三年大见成效”目标如期实现继续实施“五大工程”。新增供热能力3000万平方米,替代既有建筑供热200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建设太古远距离、大温差供热工程;拆除市区分散采暖燃煤锅炉600台左右,减少采暖燃煤90万吨;划定中环路以内19个燃煤城中村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拔掉“城中村”黑烟囱5000根,减少燃煤10万吨;实施常年运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扫尾工程,完成24个城边村燃气清洁替代;年内对东山电厂等污染企业实施停产,对一电厂2台30万千瓦和二电厂3台2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实施季节性停产,混凝土搅拌站全面退出主城区;继续实施汾河太原城区段及主要边山支流综合整治,加快城南污水处理厂后续工程建设,及早开工建设晋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深入开展“五项整治”。对火电、焦化、冶金和水泥等重污染工业行业分类制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规定,限期完成环保设施改造和更新;深入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年底前建成区全面实施黄标车限行,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1.4万辆;整治土小燃煤设施,加强垃圾和秸秆焚烧控制,开工建设2个1500吨垃圾焚烧电厂、2个秸秆电厂,提高垃圾和秸秆处理能力。同时,将古交、清徐、阳曲环境综合整治纳入省城环境质量改善体系中,统一标准,统筹推进。
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生态新政”,加大东西两山生态绿化投入力度,构建大规模、高质量、美景观的生态绿色屏障。开工建设8平方公里的晋阳湖、2平方公里的太山植物园,完善提升中环近50公里的绿色长廊,突出抓好新开工道路的配套绿化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18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提高0.6个百分点。
五、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动幸福太原建设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严格落实最低工资、带薪休假、高温补贴等工资政策,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和移民并村致富工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项目库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试点工作。积极稳妥解决好破产企业、劳服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加大五险统一征缴力度,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步伐。加强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试点,推动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固点扩面。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继续组织开展“一元菜”惠民活动,进一步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完善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
加快五中、一外、二外、十二中、成成中学等10所学校“双十二轨”新校区和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10所医院新院建设,完成二十七中、五十三中、六十中等10所学校校舍改扩建工程,强制性规范配建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步推进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继续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建立健全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