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发动机技术从哪儿来的?

2022-08-10 汽车 349阅读
  针对楼主的问题补充,我再次进行回答补充:
  1、比如1900年前后,日本就开始生产汽车?技术从何而来?模仿西方?
  答: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讲,模仿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有效学习的最佳方式。日本不光是汽车技术,包括电子(手表、录音机、单放机等,如卡西欧、索尼、松下等)、化工、钢铁、重工等等都是后来者居上。我第一次回答提到的逆向工程就是最佳的专业解释,就是你拿来美国、德国的发动机、地盘,进行解剖,吸收消化,包括我们国家的火箭技术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最初学习苏联,后来别人对你技术封锁,只能自己谋发展了。都可以实现后来者居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什么事情都可以完成!我们的火箭技术就是世界一流的。想一想,火箭技术,这么复杂的技术,涵盖了机械、电子、空气动力学、热力学等跨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我们都可以实现。何况日本的汽车发动机。单靠国家的支持还是不够的,需要企业的协力而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日本丰田汽车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以“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的经营理念,极大地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经济有效性。这种制度的创新,曾像瘟疫一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欧洲、东亚等各个国家。丰田式“精益生产”,该管理创新所激发的生产力的活力和创新是任何单纯的技术都难以匹敌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能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时间与欧美巨人同比高,甚至实现了超越。
  2、我有种猜想,二战时期,日本会不会是得到了德国的技术支持?
  答:二战前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最早追溯至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后来的1967年《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国际协定。并且需要注意,除了苏联、古巴、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欧美实行的一般是私营企业。不是说“你帮帮日本吧”,就把相关技术给小日本的,呵呵。可不想当年苏联帮助中国一样。不过给你几个发动机,几个坦克让你学习学习还是可以的。关键都是靠自己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多是吃了不消化的主儿!他们没有责任心、没有经理人的精神去消化。
  3、二战以后,日本通过政府大力扶持进行技术研发,但我想,美国进行朝鲜战争的时候会不会为了自身利益,给了日本一些技术,让日本人为他们生产汽车?
  再次感谢。
  答: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上面的回答;另外进行补充:
  对于国家来说,战争就是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对于企业,就是市场份额的竞争。通过研读韩国经济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知道,楼主所说的朝鲜战争,在当时是极大地解决了韩国经济内需不足的窘况,当时的好多重工企业,包括大宇重工、现代重工、起亚重工等等。现代汽车的鼻祖郑周永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设备技术,可以化妆为平民和工人,到人家的工厂里面潜伏数年,直到学会为止。有点像当年沙皇俄国的彼得一世到荷兰学习造船一样。想一想吧,我们国家的大型央企造就了什么?都是一帮腐败分子。而人家领国日韩造就是技术和管理的精英。福特当时想扶持韩国的汽车业,也是通过合资的形式,要做大股东,郑周永愣是不同意,自己另起炉灶,照样发展起来了!靠的是什么?不是别人的“无私帮助”,是自己的奋发图强!日本同理……
  希望上述解答,能让楼主满意,有问题,继续商讨。

  本人从大学开始就在机械工程学院学习工业工程。学习日本的精益生产。也非常关系这个问题。我从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给楼主分析一下:

  一、日本近代汽车发展历史简介
  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开山者应是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了东京汽车制造厂,三年后制造出第一辆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随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情形不亚于80年代的中国。出于军事的需要,政府颁布了《军用汽车补助法》,对汽车厂商进行扶持,这成为早年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原动力。 当时的牌照只是个人物品的代表,跟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一起前进着。
  二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但没有得到执行,丰田、东洋工业、富士重工都推出了自已的新车型。但在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趋势。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本项关税于1978年废止,其后直到今天日本对进口汽车全免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工业。而一些小的汽车厂家为了生存,纷纷采取与国外厂家连手搞“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唯有丰田依然靠自身力量开发生产国产轿车。
  1965年,名古屋至神户高速公路的开通揭开了日本公路交通高速时代的序幕, 自此日本掀起了爆炸性的汽车普及 狂潮, 极大了拉动的汽车消费,1967年日本即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这时候汽车牌照就已步入正规化,基本上和现在的规则差不多。
  而进入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的日本小型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骤增,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

  二、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与政府积极政策的协力而为
  回顾上述历史,我们不难总结出:
  第一、汽车市场有效需求的不断迅速扩大:日本汽车发动机技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政府对汽车市场的保护,另外本国公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为本国汽车产品提供了有效的供给,这些都是汽车研发所需大量资金的最有效来源。
  第二、日本政府积极有效的扶植措施:日本的汽车业与我国的经历颇为类似,虽然与美国关系良好,但是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关系,技术的壁垒还是存在的。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合资企业对于发展本国汽车工业是不利的,所以就通过高关税贸易保护和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建立相应的扶植基金、补贴以及银行贷款等措施,为汽车行业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为汽车行业的研发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扶植环境,保护了汽车工业的良性发展。而不像是中国建国时期,合资,合资,一直到20世纪末。

  因为毕竟汽车的研发投入是巨大的,单靠个别企业的投入时远远不够的,只有相当的企业联合起来,或政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研发成果的不断进步和研发成果的市场化。不断扩大的有效的市场需求,又与健康发展的汽车市场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效实现了日本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飞跃进步。从我对现代汽车发起人——郑周永先生的传记中发现:韩国汽车业与日本丰田有着极其类似的发展路径。当其他企业都在合资,合作的时候,他们撇开了眼前丰厚的汇报,全身心投入研发,当然这其中也需要对欧美国家的汽车技术进行逆向工程,吸收借鉴对方的先进成果,同时开发、改进适应本土市场的技术和成果。与之形成反差,就是我们国家都是洋洋国企,企业和政府高官鼠目寸光,个个短利,不懂经济规律。一心想占领市场份额,赚个眼前红利。谁知解放NN多年都过去了,汽车技术没有任何的发展。只有当国家真正放开了汽车行业门槛,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时候,他们这帮国有企业被逼疯了,脸面上也无光啊!才些许的进步。
  但是,回头看看人家日韩,早已经把领国——中国,抛到脑后去了。日本二战结束之后,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有首相专门从国外请回来的经济学家智囊团,中国呢?一个个都当做臭老九,挨批的被批,挨整的被整,下放的下放,出国的出国。国内哪里有什么文化人当政,都是流血革命出来的农民百姓做官。经济如何发展??到哪里去发展?天知道,呵呵。
  楼主问的问题暂且讨论到这里。

  补充一点:日本和韩国的发动机技术毕竟没有早我 们发展几十年的(德国的奔驰和宝马,英国的宾利,美国的福特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起的,是世界汽车业的鼻祖)、善于精工的德国、瑞典、意大利和美国人做的技术先进,还是与人家存在一定差距的。
  不过同样是黄种人,日韩确确实实在这个方面走在我们前面。我们需要奋起直追啊!我们国家的发展就是后起的,我们也坚信,逐步英明的国家领导人,可以把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到一个崭新的台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