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魏坤琳在《最强大脑》中常以科学自居,他科学成就很高么?

2020-06-14 汽车 180阅读

魏坤琳在《最强大脑》

魏坤琳在《最强大脑》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他在现场审判,选手的所有表现都会被他以数据形式汇总,然后得出分数,完全依赖数据的评分过程被观众视为最为公平的现场审判,而结果极少出现争议。

魏坤琳的科学成就  

就科学界而言范围是广泛的,魏坤琳的个人成就自然比不了军工科学家,但是他本身的科学成就还是很高的。

1、他有自己的实验室(北京大学运动控制实验室)。主要探究人脑如何控制运动及如何学习运动技能。 运动控制实验室涉及的基础科学问题包括与运动相关的知觉信号处理、运动学习认知机制、与自闭症相关的感知运动缺陷、虚拟现实对运动和感知的影响机制等。

涉及的应用科学问题包括人机交互中的运动控制问题自闭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脑损伤的运动康复等。实验以行为实验和认知建模为主,目前逐步开始使用脑成像和经颅电刺激等实验手段。实验工具包括虚拟现实、三维动作捕捉、力反馈设备和机器学习算法等。

2、作为北京大学心理系学的PI(Principal Investigator,独立研究人),魏坤琳目前正在进行一个关于自闭症儿童的应用科学的项目,他尝试帮助这些表情贫乏、一言不发的孩子重新建立与外界的联系。

最近受邀写的书的序言,《如何科学地看待自闭症:为乌塔-弗里斯的译本所写的序》,他希望能为澄清诸多对自闭症的误解有帮助。

他认为,情商其实是很简单的科学问题,并非大家认为的感性问题,说白了,就是情绪控制。

3、新书《魏坤琳的科学养育宝典》上市。

4、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建所90年纪念日,和大家分享了最近科研的进展。讲了一下运动记忆中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问题。其中,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促进的人类的运动学习的发现可能有实践意义

5、在伦敦大学学院(UCL)学术演讲。北大和UCL在认知神经科学方向的合作潜力巨大。

6、对于日常生活也有科学的解读(开车和走路时三心二意的影响):开车时打电话,如果用蓝牙耳机,手不离开方向盘,是不是就安全了?

他表示,这个是错误的观点,前人研究表明:打电话时脑子被占用,还是会让人反应变慢变差。只要是打电话,不管手持还是蓝牙耳机,都会造成安全性下降。我们步态研究也是一样:边玩手机边走路,脑子被占用(而不是视觉剥夺和运动协调)会造成走路的稳定性下降。

总体而然,魏坤琳的科学成就还是不低的,而且还在不停的追求科学的严谨,并且将他运用到生活之中,我觉得算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