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家训观、施受观、失败观、独立观、身份观、自省观、品行观、自律观、自疑观、信仰观。
1、家训观
家训观是大多数人天命的一个不为人知的起点。人们喜欢自己的诞生源自一个血统、一段历史、一个蕴含某种意义的过去。他们喜欢梦想着“旧世界”,喜欢了解世系、祖先和潜藏于自己血脉中的神奇力量。家族的精神遗产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冒险的资本。他们渴望人们将家族以往的热情和目标传递到他身上,哪怕这种渴望是无意识的。
2、施受观
对孩子进行施受观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十分重要。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很多个人服务和物质,希望他能珍惜我们干辛万苦为他赢得的优裕生活。然而,也许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可能让祖父母表现出更慷慨的给予会更好一些,这样做父母的就可以要求儿子在家里多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少一些不劳而获。
3、失败观
失败观的引导在家庭教育里经常被遗忘。因为很多人总认为悲伤内疚或羞愧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将成人世界中的失败阴影传染给孩子而大多数忧心忡仲。失败并不令人优心,失败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悲伤,能完美地激发自我产生深切而有益的变化。跟其他家庭成员或社区成员相比,做父母的更难承认失败的价值,父母会出于本能地想要让儿子的人生保持很高的成功率,所以我们也许需要求助于其他家庭成员,确保自己没有对孩子保护过度。
4、独立观
独立观与失败观有直接联系。如果一个人能自己做某件事,放手做往往是个好办法,哪怕做得不如意。也要学会独立做事的习惯,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5、身份观
在家里生活,到外面玩耍、上学、 交朋友,很大程度上的自我身份认同来自于这些人生旅程中的点点滴滴。尤其在青春期,通过尝试新的着装和时尚,尝试各种新的人际关系,并离开父母而“长大成人”,以此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一-些改变。在培养出一种身份观,即”我是谁”的意识后,自省的价值就愈发凸显出来了。有身份观的人自己寻求对身份的反思并塑造它,不亚于家庭和社会对其身份的塑造。
6、自省观
品行观是指良好的品性、道德和行为规范。一个人需借助很多力量将自身的未来发展与社会的基本道德结构联系在一起。多人相助来培养的道德规范不仅在今后数十年的冒险和成就中会确保他们安然无事,更是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