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的管理

2020-05-29 综合 72阅读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方已是半壁江山,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加强民营企业的管理,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应尽职责。
一、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要进行有效的现金流管理,企业集团除了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采取适宜的资金管理模式之外,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这是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资金预算管理确定一定时期内全部货币流入和流出数额并加以平衡,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形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流动资产管理。从财务角度看,经营性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是流动资产管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压缩流动资产投入,如缩短应收款的账期、加快存货周转、实行现金合并,以减少低盈利资产的比重,增加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合理安排存货库存,减少现金的无谓支出,降低存货的毁损及减值所带来的风险。(4)设立现金警戒线值,如有70%的资产负债率,该企业就不适合扩张了,因为越扩张,风险就越大,现金流危机就越严重。
制定最佳融资决策。具体应考虑以下方面:(1)依据需要选择融资方式。目前,企业融资的方式有发行股票、债券、向银行借贷、票据融资、贸易融资等多种形式,选择哪种形式应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需求情况、市场供需情况和企业具体条件而定。(2)企业融资规格要量力而行。筹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流费,增加融资成本;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要根据对资金的需要、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3)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现金流的战略管理。现金流的战略运用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当企业资金短缺需要筹集资金时,可以考虑将部分优良资产出售或售后回租,解决企业急需的资金;二是企业资金富余时,可以考虑战略投资,将现有的闲置现金转化为未来持续流进的现金流。通过企业战略加强现金流管理,通过现金流的战略管理优化战略选择。
现金流风险管理。运用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银行借款总额、银行信用额度等指标构筑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模型,有效化解现金流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当现金流偏离正常状态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判断,提出专门的风险分析报告对风险做出综合评估,预测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了解企业可能面临的现金流危机,通过分析造成该种状态的原因,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二、企业库存商品等存货的管理
集团财务加强库存商品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分析,采取销售额流动资产分项百分比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库存商品周转天数预测法,库存商品进货时间序列预测法分析确定资金定额。
(一)开展加强库存商品管理,减少库存商品占用和损失的商品盘存活动。
商品盘存分自有资金购进和代销购进。
商品盘存分货号、规格、品名、数量、单价。
商品盘存比照分析进货时间。
商品盘存分析销小存大,积压滞销,超(近)保存(质)期,质次价高,破损等数量分析。
计算库存商品明细占定额资金比例,控制库存商品占用资金。
开展清仓让利促销活动。
(二)按时编制进货计划,坚持适销对路,勤进快销,小批量多批次地合理组织商品,超资金定额计划时,必须先请示,后进货。
(三)加强合同管理、验收、保管上柜管理。
(四)加强考核
商品的周转天数。
商品资金定额计划执行情况。
商品适销情况。
商品损耗、损失情况。
(五)加强存货检查审核
根据客户提供的存货明细账,观察有没有异常的项目。比如存货红字,即存货数量是负数。为什么存货数量会出现负数呢?一般来说,是存货的实物已经入库了,但会计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将这笔入库的存货记账。稍后,这些存货又被领用或售出了,会计在账上做了出库。这样没做入库而做了出库,必然形成一个亏空,有的时点刚好出现红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计就要把当初未记入库的原因找出来,并相应地补记存货入库。
从数量方面来看,将存货盘点结果与存货的明细账做抽查核对。该核对是双向核对,既要从实物核对到存货明细账,主要是针对存在性认定,又要从存货明细账核对到实物,主要是针对完整性认定。同时在核对过程中,要核对所有类型的存货。如果盘点日与期末日不是同一天,还要将盘点结果向前或向后推,也就是盘点结果加上此期间的出库和入库记录,看结果和财务记录的数量是不是一致。
从单价方面来看,要检查存货流转时采用的方法(如先进先出去、加权平均法等)是否正确,还要检查费用的分配和成本核算是否正确。
从存货跌价准备方面来看,要从数量是否过剩、技术是否过时、单位成本是否已经高过将售价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是否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目前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作为内部审计如何推动地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很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推动管理的升级换代。
民营企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初始阶段可能不会有独立的内部控制体制,有的是家族式的,家长式的,是非常简单、初始式的管理,不发生委托、受托关系,因此不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的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解决。一个企业是不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规模不小,但面临着管理如何升级、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也许若干年以后,企业会逐步走向萎缩。因此,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员工委员会是构成企业框架的几个组成部分。而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内容
具体从货币资金控制和采购与付款控制两方面加以描述。
货币资金控制
(1)岗位分工控制
①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②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工作。
③配备合格人员,进行岗位轮换。
④建立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出纳人员。
(2)授权批准制度
①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
②明确经办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③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
(3)现金控制
①实行现金库存限额管理制度。
②明确现金开支范围和支付限额并严格执行。
③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银行,严格控制现金坐支;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④定期盘点现金,做到账实相符。
(4)银行存款控制
①加强账户管理,按规定办理存取结算。
②严格遵守银行支付结算纪律。
③定期获以银行对账单,查实银行存款余额,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票据控制
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6)印章控制
①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②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7)监督检查
①定期检查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
②定期检查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③定期检查印章保管情况。
④定期检查票据保管情况。
采购与付款控制
(1)岗位分工控制
①建立采购与付款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②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申请、审批与执行。
③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2)授权批准控制
①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
②明确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③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④加强对请购手续、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的管理和相互核对工作。
(3)请购控制
①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②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超瞀和预算外采购项目,由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办理请购手续。
(4)审批控制
建立请购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并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单位实际需要等对请购事项进行审批。
(5)采购控制
①根据物品或劳务库存商品的性质以及供应情况等确定相应的采购方式(定单采购、合同订货直接购买等)。
②制定例外紧急需求的特殊采购处理程序。
③经过比质比价和规定的授权批准程序确定供应商。
(6)验收控制
①建立健全验收制度。根据制度规定验收所购物品或劳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并出具验收单据或验收报告。
②实行验收与入库责任追究制。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7)付款控制
①严格核对采购发票、验收单、人库单、合同等有关凭证,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对符合付款条件的采购业务及时办理付款业务。
②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已到期的应付款项经批准后办理结算与支付。
③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发生采购退货的,及时收回货款。
(8)监督检查
①定期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
②定期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③定期检查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情况。
④定期检查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
五、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根据重要性原则,集团企业应加强单位的重要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
(1)岗位分工控制
①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②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固定资产的保管。
(2)授权批准控制
①明确审批人员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
②制定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明确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日常保管、处置与转移等环节的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
(3)取得与验收控制
①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要法语。
②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等参与固定资产验收工作。
③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单,登记固定资产账簿。经营性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设立备查登记簿专门登记。
(4)日常保管控制
①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的职责权限。
②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财会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定期核对相关账簿、记录、文件和实物。
③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折旧、减值等相关会计核算。
④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费用,纳入单位预算,并在经批准的预算额度内执行。
⑤建立固定资产投保制度,明确应投保固定资产的范围和标准,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投保手续。
⑥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