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解,联系实际。

2020-05-16 时事 164阅读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一、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
在前人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新时期,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反复加以论述。在论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深刻的揭示。
1980年邓小平首次论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我们在实践中搞不好,理论上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包括体制),那么也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5年他再次谈到了这个问题时指出:“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1990年邓小平又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被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表明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形成共识。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对以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认识所作的高水平、深层次的提炼。因为这种提炼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属性作了科学的概括。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一个突出,三个统一)。
1、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生产力。它纠正以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一味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左”的错误认识,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调整、建设,都要服务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恢复。
2、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这是对以往认识的一个突破。以往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保护下发展生产力。事实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由于存在制度、体制方面的弊端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改革。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因此,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在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讲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讲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最终消灭剥削奠定物质基础;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保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体现了现实任务与最终目标的统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讲了我们正在做的事即现实任务,又讲了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我们已经做了并且现在还在继续做的事;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邓小平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一个过程它是现实任务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二、科学地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设想中,不仅预测了新社会的基本轮廓,而且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立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立足于现实社会主义。其立足点具有两个不同,首先,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马克思概念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共同富裕已经实现,只是还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而现实社会主义,生产力还比较落后,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其次,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结构和形式不同。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实现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只有这样的所有制形式才能够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从而可以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坚持的是公有制占主体,还存在其他所有制成分,现实社会主义这样一种所有制结构和形式,只能保证共同富裕,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由人联合体”。邓小平同志从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个新概括解决了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其前提是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没有按照马克思设想的那样发展,不是在发达国家而首先在落后国家把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20世纪伟大的实践。邓小平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探索适合生产力落后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发展道路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科学的概括告诉我们,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是需要分阶段、经过长期发展过程才能够实现的,我们掌握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时,要和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得到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括。
2、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表明社会主义既要求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高效率的社会;又要求分配合理,共同富裕,公平公正的社会。但是社会现实生活与此存在着鲜明的反差,于是,一部分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不理解。邓小平同志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时,一连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五个动词,它表明,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体现只能是最终的结果。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既定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又具有过程性,它所体现的是由不够充分到比较充分和最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这样渐进的阶段性过程构成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的。既然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那么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也应该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本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规定性和过程性的统一。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既定性、客观性来看,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现行的各项基本的方针政策,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符合的,它证明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从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过程性、渐进性来看,本质的体现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仅是初步的,很不充分的,要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来看,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凡是有利于体现本质的各种政策和措施都是社会主义所允许和需要的。总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体现需要若干代人进行坚持不懈的艰苦探索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从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公有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主义本质是从最根本、最实质的层次来概括社会主义的属性,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作出充分和全面的回答,还必须从构成社会主义的各个层面上如社会主义特征即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以及体制等方面加以展开和论述。从理论研究上看,已基本形成共识的是社会主义可以抽象和划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本质是最深层次,其次是社会主义特征即基本制度,然后是社会主义体制。三者相互统一,互为表里,由此构成人们对社会主义较为全面的认识。正因为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理论概括,所以它是社会主义最根本最实质的内容。从而也就合乎逻辑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体制必须与社会主义本质相适应。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也给我们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新思路:我们要从最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上致力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和具体体制的改革。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这既是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导下的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又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与公有制关系的认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