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对中国派兵路线

2021-11-19 综合 197阅读

二战(抗战时期)日军对中国出兵总体战略上基本是这样走的,仅供参考:

  1. 日本发动“9.18事变”占据全东北后,进而向热河(现东北、内蒙、河北的部分区域)进犯意图向华北发展的企图昭然若揭。于是爆发了“长城抗战”。战争结果,中国军队战败日军进入河北,并以《塘沽协定》为基础组织“华北自治”,实际上是在东北建立侵华基地,在河北构筑侵华桥头堡。河北西可沿长城进犯山西陕西,并进入河南、四川直接包抄中国战略大后方。河北向南可以入山东、苏北,逐鹿中原。

  2.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主力兵锋直指山西和陇海线。

  3. 为了防止日军走外族入侵中国的经典路线:由晋陕越过秦岭进入四川,或从河南南下突破襄阳、枣阳重关夺取湖北湖南,从总战略上夺取中国战略大后方并由西向东包抄中国,国府利用日本求胜心切以及总兵力不足的特点,决定在上海发动战争,引诱日军主力把重点投向东线与我军决战。同时严令山西进行激烈抵抗。淞沪会战、忻口会战爆发。

  4. 淞沪战役国军战败,日军从重兵聚集的华北分出一路南下,同时在上海登陆的部队北上,夹击南京,企图占领中国国家首府,导致政府投降由此宣告战争胜利。于是,爆发了象征意义的“南京(首都)保卫战”。国军退出南京后,在徐州地区进行了重兵聚集。

  5. “忻口战役”失败,日军紧跟发动攻取山西首府“太原战役”,中国再次战败。日军大本营决定与国府在徐州进行最后决战,速战速决中国战争。因此终止了西部挺进转而进行割据,牵制中国西北重兵集团无法抽调支援中原。

  6. 事实上,国府的意图从一开始就是收缩兵力、财力、物力于四川做长时间抵抗,以时间换空间。为了争取最多的时间来运送物资和部署兵力,因此继南京失陷后立即在徐州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役,即“徐州会战”,目的还是吸引日军在东线与我决战,争取时间通过长江运输线把大量物资充实大后方。日军发现了这一目的立即命进入山西的日军主力在开封一线掉头南下,企图从河南进入湖北直接经枣阳和襄阳插到武汉背后,截断国府的收缩部署。由此爆发了“兰封战役”。

  7. “兰封战役”国军失败不仅对尚未完成部署西北面空空如也的武汉形成巨大威胁,更直接动摇了尚在进行中的徐州会战计划,不得已炸毁花园口黄河河道直接堵截了北路南下之敌,以及尾随追击徐州会战后撤部队。

  8. 自此,国军长江以北主力撤到了湖北、武汉、大别山地区,而在山东苏北留下了韩德勤10万集团军;长江以南地区在南昌至长沙一线布防,而在皖南留下了顾祝同20万敌后集团,形成了计划中的战略收缩和敌后投子。真正的阻击日军前进的“武汉会战”爆发。

  9. 日军在武汉会战中被有力阻挡战役呈胶着状态。日军从上海分兵南下,攻占广州这个中国军援港,直接断绝了中国战争物资的来源。国府只得放弃保卫武汉的计划,更密集收缩军队于长沙进行防御。同时决定开辟新的国际物资转运通道 --- 经缅甸港口送到腊戍,在中国修建滇缅公路把物资再从腊戍运往国内。

  10. 日军经武汉战役后,正因为资源和兵力不足,放缓了进攻以巩固后方。同时国府利用日军想诱降国府的心理,运用间谍战拖延时间。于是战争在湖北湖南中日双方出现胶着状态。

  11. 对于四川大门难以攻破,而国府缺粮少弹急需补充的问题,日军乘势在南方发动战役,意图避实就虚,从南方西进云南,绕过湖南湖北的长江入川口进入四川。于是爆发了“昆仑关战役”,以及后来日军做拼力一搏的“豫湘桂战役”。但日军都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战略效果,曾短时进入过贵州而最终还是退出了。中国战场自武汉保卫战后,一直呈僵持状态。

  12. 日军为了夺取东南亚的石油维持战争,以及改变在中国战场的胶着态势,他们利用太平洋战争进入缅甸再次截断中国生命通道,接着一路向北直至被怒江所阻。

  1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终于认识到中国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的重大意义,主导开辟驼峰航线,从英军控制的印度把物资送往中国。日军已经无力逆转中国战场的局面。

    自此,日军在中国国内虽然1943年还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已经是强弩之末,取得了一些战果,终因战略上无法扭转颓势,而最终失败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