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的白话文翻译是,广博地学习文化知识,自己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从自己的个人的事,到天下国家的事,都是该学习的事情。
关于“博学于文”,顾炎武指出,“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凡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东西都必须脚踏实地地去探究。这一条正面提倡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反对言心言性的空疏之学。关于“行已有耻”,作者认为,士大夫不仅要在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做到有所不为,而且要以天下为己任。
扩展资料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出自顾炎武的《与友人论学书》。这篇文章选自《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三。这是一封给友人的信,谈的是为学的大道理。
信中批判了明代王守仁以来的一些理学家空谈心性而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出了为学应继承孔孟以来的重实学而不尚空谈,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博学与修身并重。这也是有感于清初一些士大夫立身行事而发的。
这是篇著名的论学书。据近人考证,写于康熙六年,题中“友人”指张尔歧诸人。张尔歧,字稷若,山东济阳人,明遗民,对经学很有研究。顺治十四年,顾炎武北游至济南,与他一见定交。以后两人时有书信往来。张尔歧读了此书后极有感慨,随即写了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