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通常充当句子的谓语或后接描述性补语充当谓语中心,表示主语的动作、存在、变化,或主语对宾语的动作,态度。如“他来了。”
("He arrived")(不及物,表示主语的动态)“我们热爱祖国”("We love our motherland")(主语跟着宾语,表示主语对宾语的态度)
动词可以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他”、“很喜欢他”、“很羡慕他”。
中文动词通过“V不V”形式构成选择疑问句。相当于英文的“V or not”
有些具有具体的持续时间的动词可以重叠,表示“试着做一下该动作”或“暂时做一下该动作”例如: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单音节重叠动词可以额外加动词“看”(如“试试看”)表示“尝试一下该动作(并观察会发生什么)”。
这种词法结构一般在英语里翻译成“虚义动词(take/have/make)+表示动态的名词(a shot/a bite/a break)”
分类
1、实义动词是具体地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中有一类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示例:表示动作行为:说(say)、看(see)、走(walk)、听(listen)、笑(laugh)、拿(take)、飞翔(fly)、跑(run)、吃(eat)、唱(sing)、喝(drink)、敲(knock)、坐(sit)、吆喝(yell)、盯(stare)、踢(kick)、闻(smell)、摸、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情态动词表示主语做某动作的可能,意愿,必要,也称为能愿动词。其包括能/能够(can)、会(can/will)、该/应该/应当(should)、配/值、宁可等。
其特点是以实义动词作为补语。应当注意不同语言的情态动词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在汉语中是“情态动词+动词”的表达在其他语言里是“实义动词+动名词作宾语”。
3、助动词是一系列协助实义动词构成语法功能的动词。在英语中被助动词“协助”的实义动词要使用非限定结构。汉语只使用助词协助完成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
实义动词以外的动词按照特性还能进一步细分,见下文“非实义动词总括”。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判断:是、为、乃
扩展资料
非谓语动词
在句子中充当除谓语以外的句子成分的动词形式叫做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分为三种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分词包括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
1)不定式
时态\语态 主动 被动
一般式 to do to be done
完成式 to have done to have been done
2)动名词
时态\语态 主动 被动
一般式 doing being done
完成式 having done having been done
3)分词
时态\语态 主动 被动
一般式 doing being done
完成式 having done having been done
否定形式:not +不定式, not + 动名词, not + 现在分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