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心态决定一切?

2020-08-31 教育 80阅读
因为态度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与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多种作用,现仅举几种。
1.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 这里有不少实验证明了这个现象。哈斯托夫和坎特里尔将普林斯顿大学和达得毛斯大学两校队足球赛录像分别放给两校学生看,结果普林斯顿大学生发现达得毛斯球队犯规次数比裁判实际上指出的多两倍,而达得毛斯大学生则相反,则更多地指出普林斯顿球队犯规而末受罚的次数。显然,这是两校学生维护各自学校荣誉的立场和期望本校球队获胜的积极态度造成认知判断上的偏差的例证。
2.态度影响耐力。 兰伯持(1960)等曾作过一个"会员群体对耐痛力增长特色的效应"实验。他们以基督徒与犹太教徒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一种类似血压计的改装耐压器(在充气皮绑带上置一尖突起,绑在被试手臂上,充气后会使人产生痛感。当被试无法忍受时会说"受不了",这时松开绑带并测定充气量,作为耐痛力的指标)来测定耐痛力的水平。实验前告诉被试,测试目的是为了确定正常人耐痛的程度。初测时,仅仅是记录两教派群体各人的耐痛水平。休息时,对基督教徒的一半学生被试说:"据某一报告认为,基督徒的耐痛力不如犹太教徒";而对犹太教徒的一半学生被试说:"据某一报告认为,犹太教徒的耐痛力不如基督教。 结果,再测时发现,那些被告诉上述话语的两组被试,其耐痛水平都显著提高,而其余未被告诉上述话语的两组被试,其耐痛水平与初测结果无显著差别。研究者认为,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休息时实验者的指导语激起各半组被试对自己宗教群体的效忠态度所致。这个实验表明,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认同感、荣辱感、责任感,并时时能被激起效忠态度,就会表现出巨大能量与挫折耐力。事实上也是如此,历史上许多爱国者与革命者之所以能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与不怕牺牲的精神,都是和他们具有崇高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效忠态度分不开的。
3.态度影响学习效果。 了解学习意义,对学习活动怀有兴趣,因此对学习采取认真、积极的态度,就会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学习材料;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这似乎是一种常识。当然,学习态度端正,也不一定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因为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其它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如智力,策略等。这里不妨介绍一下,态度在学习中的过滤作用,即学习者对某些事件所持的社会态度,也常影响着他对有关事件的论述材料内容有筛选地去掌握并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琼斯(E.E.Jones,1956)等做过一项实验。 研究者选择对"白人与黑人分校学习"有不同态度的大学生作被试,第一组为反对分校者(即反对歧视黑人者),第二组为赞成分校者(即有种族歧视者)。然后让两组被试个别地朗读11篇主题为"反对黑人与白人分校学习"的文章,读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将读过的文章内容、尽量完整的写出来。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所记忆的材料数量(即成绩)远优于第二组。这也就是说与读者社会态度相吻合的材料,易被吸收、同化和贮存、提取;而与读者的社会态度(包括信念、价值观)相反的材料,则往往被忽视或曲解。显然,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起看过滤器的作用,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4.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一般说,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喜爱并有良好的态度,就会努力去工作,产生高效率。但事实比这种设想更复杂。布雷菲尔德和克罗克特曾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态度(满意不满意)与生产效率之间并无必然的相关。如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员工,有的效率高,有的则一般或不高,这是因为后者受工人群体内部隐存的社会标准("不过高也不太低"的生产指标所制约,他们不愿离群,故有意降低效率以求与大家一致。 而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员工,由于其它动机(如为了维持生计、受人尊重或自我表现等)的支配,往往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如果整个群体都较了解工作的意义,对工作满意而有积极的态度,比持有消极态度的群体,则会有更高的效率。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