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

2020-09-22 时事 124阅读
国内:
一、3月3日~18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进行了换届选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产生。
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国民经济在非典的影响下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8.5%,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
三、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四、6月29日和7月17日,我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为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注入新活力。
五、10月11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六、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航天英雄”称号。
七、11月3日,湖南衡阳发生一起特大火灾坍塌事故,20名消防官兵在灭火抢险过程中英勇牺牲。衡阳火灾暴露了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以及涉嫌腐败的问题。
八、陈水扁当局利用“公投立法”蓄意制造“台独”分裂活动,遭到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坚决反对。
九、12月19日~20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十、中国外交成就斐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出积极作用。与大国关系总体保持改善和发展的积极势头,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深化。
国际:

“哥伦比亚”魂断蓝天
世界航天事业受挫
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上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人类宇航史上发生的又一起惨重事故。
此后,8月22日,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位于东北部的阿尔坎塔拉发射场地面爆炸,至少造成21人死亡。这是巴西第三次发射卫星失败,而遇难的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航天技术专家。11月29日,日本的两颗军事间谍卫星由本国的H2A型火箭发射升空后仅10分钟,就同发生故障的火箭一起炸成碎片。一连串的事件使上述各国蒙受巨大损失,也给世界航天事业造成沉重打击。

美国发动对伊战争
联合国权威遭挑战
3月20日,美英联军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发起军事行动。4月9日,美军攻入巴格达。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伊主要战事结束。7月13日,成立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12月13日,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附近被美军抓获。
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和单边主义倾向造成了大西洋联盟的内部分裂,美欧、美俄矛盾凸现。但在伊拉克战后重建和游击战的双重压力下,美英又不得不借助联合国多边框架并提出提前向伊拉克方面交权的时间表。

非典疫情肆虐全球
世界各国协力遏制
年初,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在内的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各国面对疫情,积极应对。加拿大、美国、中国科学家在4月中旬相继绘制出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
经过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全球的非典疫情在6月底基本得到控制。

六国共绘基因图谱
破译人类生命“天书”
4月15日,中、美、英、日、法、德6国政府首脑联合宣布,6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30亿对碱基的测序,从而揭示了人类生命“天书”的奥秘。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工作。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工作框架图”完成,2002年2月又公布了“精细图”,今年推出了更为精确的“完成图”。这一研究成果将引起生物学研究的彻底革命,促使人类社会进入“生物制药和基因治疗的新时代”。

中国外交积极主动
国际影响显著提高
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今年积极、主动地推进双边、多边和周边外交,取得显著成果。5月26日至6月5日,胡锦涛作为新当选的国家主席出访俄罗斯等3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第三次峰会、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埃维昂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此前后,中国国家领导人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与美国的建设性合作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与俄罗斯、欧盟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印度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东盟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周边其他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也都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统筹运用各种外交资源,中国沉着应对国际上和周边地区出现的棘手问题,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公正立场,与国际社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一切不仅在世界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开放、务实、亲民的风采,中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提高。

国际恐怖活动猖獗
反恐合作任重道远
2003年,新一轮国际恐怖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其特点是采用连环爆炸方式,在一次事件中同时袭击两个目标或多个目标,这在以前比较少见。其矛头不仅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更是滥杀无辜,恣意挑战人类良知,造成重大伤亡,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8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在巴格达的一起汽车炸弹袭击事件中身亡。11月9日,沙特首都利雅得接连发生3次爆炸,造成至少100人伤亡。11月15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两所犹太教堂发生连环爆炸;11月20日,英国的汇丰银行伊斯坦布尔总部和英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附近接连发生爆炸,共造成32人死亡,450人受伤。在此前后,俄罗斯车臣、印尼首都雅加达、约旦驻伊拉克大使馆门口以及伊拉克等地都发生了恶性爆炸事件。由此可见,国际恐怖活动十分猖獗,反恐合作任重道远。

六方会谈在京举行
朝核危机有望缓解
朝核问题再度突出以来,国际社会殷切希望能够得到和平解决,朝美双方也表现出和谈的意愿。中国政府为劝和促谈作出了不懈努力,主动进行了多轮外交斡旋。继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会谈举行之后,于8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成功实现了由中、朝、美、韩、俄、日参加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六方会谈。这次会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这次会谈,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已经确立,和平解决的进程已经开始,并行同步的方针已获广泛认同,为会谈继续下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六方会谈的举行,显示了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的意愿,体现了寻求和解与合作的精神,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
“神舟”五号名扬四海
10月16日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15日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杨利伟环绕地球14圈后,于次日6时23分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探索太空史上的重大成就。

欧盟制宪进程搁浅
欧洲一体化显曲折
欧洲联盟首脑会议12月13日未能就欧盟制宪中的一些棘手问题达成一致,宪法草案未获通过。这表明,制宪过程跌宕起伏,道路十分曲折。
6月中旬出台的《欧洲宪法草案条约》是欧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有利于欧盟扩大后的有效运作,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从而有利于加强欧盟在国际上的地位。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组织,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欧盟制宪搁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伊朗地震伤亡惨重
世界各国伸出援手
12月26日清晨,伊朗东南部的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发生了里氏6.3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伊朗外长哈拉齐12月30日晚上在巴姆宣布,迄今为止,灾区已有2.5万具遗体下葬,3万伤员被送往医院。
巴姆市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当地大部分房屋建筑都很古老,多为砖坯搭建,抗震性差。另外震中距巴姆市不足50公里,震源距地面较近。这使得地震对当地的破坏程度异常增大。
震灾发生后,世界各国纷纷向地震灾区伸出援手,派遣救援队或提供紧急援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